守“渭”平安,疫情琐记------作者:张娟
2022年09月06日14:44 来源:渭南文艺网-渭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网) 阅读次数:224

一、云淡风轻的初始

 8月16日,市作协有一个重要的培训会议在报到,我作为前台接待人员内心还是比较激动的,尽管外在也许根本看不出来。一个人见到的天地太小,我极其喜欢跟文友们聚一聚。码字的人,无论水平高低,对人对事的见解总有独到的地方,而且,文人多健谈,一般都会把故事讲得生动——扩大见识,是我所需。
      然而,人还没有来齐,接到上级通知,防疫情形有变,会议即时取消。虽然很遗憾,但觉悟还是有的,老老实实回家宅了起来。
     17日,市上安排全员核酸检测。大约是事出突然,人员紧缺吧,我所在的小区人很多,却只有一个点,大太阳下排队两个多小时才轮到我。说实话,我一贯怕热又怕冷,大热天晒这两个多小时太阳,几乎已是极限——心跳气喘,难受得很。我把核酸贴拍下来,配上先前跟文友的合影发朋友圈道:虽然疫情防控,会议取消,但该遇见的人,一定不会错过。与文字同行,与心灵邀约。
还特意加了一段注释说:看世事,本已艰辛,何不创造一些意境出来,悦己娱人!若一抹随意飘过的白云,若几丛深山自开的花朵,自成境界便是。我喜欢和朋友们谈论诗文,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胡话,粉饰现实,踏过不平,好好的生活。
      我猜想大多数人不知道我写这段话时,刚刚缓过气来的背景,却并不影响朋友们对我的支持,底下留言、点赞一大片,我一高兴,所有的不适就过去了。
      因各社区事先有通知,所以第二天,我起个大早,赶在前面,6点多就做完检测了。看朋友圈,发现临渭区那边的核酸贴是“葡萄”,顿时就酸了,一边发帖子说自己一直是临渭区人口云云,一边打算出去买菜,结果门卫说市上要求“静态管理”,门口一堆赶着上班的年轻人,面露急色打着电话。
      我也有点着急,主要是父亲年纪大,肠胃不好,家里基本不存陈菜,都是现买现做。见大门东邻的包子铺还在营业,跟着那些小青年“抢购”了6个包子,打算应付一顿再说。
     包子抢手,自然要等,就碰到一对中年夫妇急着出去上班,一直跟门卫吵架。恰好此时小区住户,一个医生出示单位微信通知,被放行。那个男的立时认为门卫走人情,骂骂咧咧,还时不时地想要扑上去拼命的样子。
      我瞬间脾气上来,训斥道:“吵啥吵?你能挣多少钱?能买两条人命不?看你拿那工服,也就是个保安保洁之类的,还喊的最欢!不知道你们单位你说不上话吗?静态管理,起码得是市长点头了的吧?能听懂不?无论啥情况,军人、警察、医生、护士的事不能耽误,知道不?”
大概率我当时气势有点强,一门口的人立即静了下来。那两个人对着我张了几次口,终归没有反上话来,紧接着旁边的人都“就是,就是!”地附和我,那两个人灰溜溜地走了。
我还有点小得意,跟朋友们分享这事情,并没有什么紧迫感。后来我想,这是因为,新冠瘟疫爆发有两年多了,我们渭水之南还是一片净土。

二、静态管控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才知道事态的严重。“静态管理”升级为“静态管控”,抖音、小视频、朋友圈一片都在说感染人数和隔离的事情,看着官方公布的高、中风险区离居所越来越近,不自觉地感到紧张和压抑。这才知道,给别人打气加油,和自己处身风暴眼给自己打气完全不是一回事情。

危险就在身边,看不见摸不着,这感觉真是一言难尽!每天一睁眼就是做核酸,有时候晚上也得去排队做,人们的情绪都很焦躁,队伍中龃龉不断,又是嚷嚷谁插队了,又是抱怨工作人员太慢了,等等,听得我头大。虽说是文不养人,但总还算是个码字的,内里有点墨水,我就挺身而出,耐心地跟他们解释:全市人人都要检测,工作人员拉不开,正常的,是不是?插队的有啥急事也说不定,都是邻居,让让无妨等,还算有效。

在朋友圈提了一下,区政法委平安建设张主任回应我:“今天开始城市+农村模式,有的昨天晚上还在做,医护人员拉不开,感谢张老师做解释安慰工作。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在硬撑,希望群众坚持。”

把这段念给在场的人听,并给他们看金城社区晕倒的大白。讲,天这么热,捂着那厚重的防护服,他们也不容易!

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太太笑着说:“能理解,咱没有钱,可有时间,能等得起。”老人家开朗健谈,还说,共产党好滴哩,见月发养老费,赶(比)儿女都强!只是轮到她做时,健康码死活打不开。大白急着叫人做,我是紧挨着的“下一位”,便帮不了她。还好,后面的小姑娘赶紧把老人拉到旁边去操作,队伍照常行进着,我的感觉马上好极了。

远方的文友纷纷私信我,关心渭南,关心我,一一回复;我家的解放军也一改平日的寡言,婆婆妈妈地叮咛许多;我放出的那颗“卫星”信号强了起来,且这次不是要钱,一会会打了五次电话,怕我不会买菜,告诉我官方定制的送货网点以及网购要领等等;(我会编辑微信公众平台,但不会网购,没跟某宝、某京、某团这一类的先进机构打过交道,全是托亲友代购。)妹妹还是那么直接——发红包,金钱支持。

这些都极大的缓解了我的不安。真的,我也很焦虑、很有压力。父亲年纪大,我的身体也不是很刚,在疫情面前胆怕是免不了的。人前端着文人的架子开解别人,私底下其实挺不舒服的,愤怒的情绪一直有,忍不住想骂那两个祸害源头:在政府部门公干,没有一点职业操守,有点小权力,得意忘形,一下子把整个渭南城搅闹得鸡犬不宁!什么人,这是!

三、守“渭”平安,人人有责

我想去当志愿者,想去一线采访,想亲自体验并写出逆行者的真实事迹。可我出不去,也走不开,很着急。

8月24日,官方公布渭南累计确诊40人,至8月22日9时,全市现已管控密接2653人,次密接4138人。23日晚,我看抖音上还有小区在转移居民,灯火中整个小区居民高喊“平安归来!”“加油!”很悲壮,也很温暖。

若不是瘟疫,谁愿意喊这种口号!管控在家的居民,有很多人才,借着小视频在家里展示才艺的,“嚯嚯”面的,编段子的,应有尽有。我坚信,如果不是抗疫,他们一定会把劲用在日常中,好好的生活着。而那些志愿者、医护、警察们,基层党员干部们,则夜以继日奋战一线,不时有他们汗湿的样子,泡蔫的双手,甚至是中暑倒下去的图片和视频流出来,看的人们泪目。都是肉体凡胎,支撑他们的不过是意志和身后要保护的人。视频里,居家的跟一线的对比是那么明显。

作家诗人们纷纷拿起笔,为这一场战役摇旗呐喊。机关平台不用说,早早做了宣传、鼓舞的作品发布。市作协官方平台及时发布征文讯息,我也在临渭区作协平台做了“战疫特刊”。关键的时刻,我们的战士,需要的是身后的人啦啦队式的支持和鼓舞。

自8月21日开始,很多县市的医务工作者连夜支援渭南市区,我所在小区做核酸点增多,已经不用排队了。我拍了个视频,把居民们做核酸的情形发了出去,并配了几句打油诗道:

每天做核酸志愿者们披星戴月我们的城市生了病不能安眠的岂只有感染者很多一线的工作人员都还只是孩子
城市被暂停有人抱怨也有人勉力支撑你看,你看有那么多的英雄逆行
我用手机记录此时有愤慨也有感动

愤慨什么呢,领了出门证去超市买菜,二根红萝卜,一个茄子,一块豆腐,一小把芹菜,就花了20多元,最重的茄子0.5公斤,其余都0.3公斤左右。疫情当前,很多成本增高,这个程度的涨价范围,我是可以接受的。但生活终归还是受了影响了。在小区路上碰到一位中年女子,满面愁容,跟邻居说:“娃要上学呢,我和他大都不得上班,学费搁阿达(哪里)来哩?”

我懂。现下社会,富人和最穷的人在疫情中受到的冲击不很大,一个有钱,不在乎,一个有国家的扶持政策,影响不到。唯有这种平时很努力,日子却过得不上不下的人最作难。按扶贫政策,他们算不到数里,但,一旦不去上班,后续的生活质量肯定下落。

感动什么呢,国家的防疫政策很好,我们的市政府对这次疫情防治,反应极其快速、有效。这病毒传播太厉害了。饶是静态管控,迅速应对,还是有那么多感染的被查出。好在大多数是在隔离人群里确诊,社区筛查极少,真是万幸!

我以8月24日的朋友圈文字作结吧。

凌晨,再次做核酸。

正在梦中,志愿者的喇叭响起:“赶快下楼做核酸了!戴好口罩,保持距离!”我们这几栋楼的志愿者是个瘦瘦的小青年,喊话一套一套的:“头不急着梳,脸不急着洗,核算检测不能少了你!”“楼上的,做核酸!快点把床起,不排队,不拥挤,人人都是VIP!”“做核酸,起来了!我随叫,你随到,8点就能睡个回笼觉!”

天还很黑,也不知道他们几点起的床。四平八稳日子里,也许这个小年轻也会有“起床气”。在这一场渭南居民生命安全保卫战中,我们城市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真是痛心。

17日初次全市民做核酸时,还是高温天气,今天早上已经凉风习习。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已经处暑,而疫情的阴云还没有散去。

利君制药给我们发了中药,听有人抱怨药苦,我不以为然。用我些微的中药知识辨别,药里有黄芪,芦根,五味子,甘草等,苦有一点,后味确是酸甜的,并不是很难喝。药效挺好,提升免疫力,并根据时令调理身体。我之前乏力、爱疲劳,喝了之后,感觉精神了很多。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快速感知药效的能力,各人的体质差异还是很大的。但制药厂有此义举,我们须得要出个声,让人家听到点反响,这是我们这些受益者应有的教养,也是对很多有公益心的人和单位的回应。一群冷漠不知感恩的人,会令人寒心。

昨天看渭南作家郭发红老师写疫情防控文章,提到我的朋友圈,我很自豪。我一直想去做志愿者,或者跟上哪个志愿者采访一天也行,可惜,父亲年纪大了,我无法随心所欲。我们家两姊妹,孩子们上班的上班,读研的读研,没一个在身边的;妹夫卡在单位,妹妹一个人照顾85岁的婆婆;我家掌柜的管控在我家小区,我只好一个人照顾我爸爸。

恰好我一个警官同学跟我说个事情,得知他去山阳县支援去了,以一个码字人的本能,顺便问了几句。人家有纪律,正式采访可能要办相关手续,而城市静态管控,这就有点儿麻烦了。不好深写,只能简单提一下,他也不容易,我们都已经年过半百,去外地奔波,还干那么个高风险的活!

疫情溯源,纷纷扬扬,众说不一,但我个人认为这个灾难少不了人为的因素,而且极少有人幸免。这一次,全渭南人为两个自私愚蠢的政府工作人员埋单,而近三年来,全世界人一直在为某些自称文明上国的贪婪无度的国家埋单,真是岂有此理!

天灾人祸,泯然众人的你我,更应该珍惜眼前的日子。至少,我们的国家很努力!我们的市政府在关键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首位!要知足,要配合,更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所能做到的,就是赞美逆行者,用文字,弘扬一种民族文化,一种民族精神。

【编辑:渭南文艺网-渭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