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西安、3至5月上海、还有其他城市相继爆发了新冠疫情,渭南却安然无恙,似乎疫情遥不可及。壬寅年8月16日,疫情突袭渭南。第二天7时,全城按下暂停键。酷热下的喧嚣倏忽间消失殆尽,整个城市显得寂静冷清。始料未及,这次疫情却来得这么快、这么急。短时间,确诊者、高风险区数字攀升。“渭南加油”“渭南必胜”的视频、图文刷屏朋友圈和电视。初秋暑热不减的热浪下,大白、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下沉党员干部等忍受炎热,奉献爱心的行动感人肺腑,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随即打响。亲历疫情,身边普通人的逆行深深地感动了我。
疫情无情,人有情。夜幕降临,普通人也逐光逆行。
老贺是母亲居住小区的门卫。近几年,考虑母亲年老多病需要照顾,我遂和母亲同住。小区是“三无”小区,住户出资雇佣了老贺。我理想中的门卫应该是个和气的人,好脾气才能适应事无巨细的琐碎事务。出出进进,我发现小眼睛的老贺不善言谈,其作派却“生、蹭、冷、倔”,于是,我断定这是一个急躁倔犟的人。胖乎乎他还戴了副眼镜,我打心里觉得这眼镜和老贺的脾气不搭调。我一个客人,井水不犯河水,冲着他那说话粗声粗气的架势,我小事回避,互相尽量不搭腔。遇到诸如领门禁牌、交物业费、水电费躲不过的事,才肯硬着头皮勉强为之。不过,偶尔和小区的长辈聊天,有人却说老贺心眼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不辩论,也不翻白眼
一国一旗,一人一脾气,我们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疫情来了,门卫是小区的第一道防线,我心里嘀咕:疫情防控有危险,老贺那倔脾气能做好小区的安全保障吗?据疫情流调通报,这个小区附近的诊所和药店,有高风险区的确诊者来过。危险就在身边。小区的防控形势骤然严峻,人心惶惶,气氛紧张,老贺在关键时候冲得上来吗?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紧锣密鼓地进行。
疫情逆行,老贺完全变了,俨然像个战士。小眼睛炯炯有神,鼻梁上的眼镜干净铮亮。老贺的变化,让我心生疑惑。难道他是个不拘小节,顾全大局的人。我记得,去年阴雨连绵后,小区很多住户家的房屋出现墙面渗水,屋内漏水,老贺曾三番五次去高新区管委会主管部门汇报协商。不久,管委会协调处理了小区漏水问题,并对楼顶的隔热层进行了彻底修葺。在其位,谋其事,难道他又要大显身手了。小区的各项防控事情真需要他跑来跑去。全员核酸检测是排查病毒感染的唯一途径,组织住户参加核酸检测的工作落在老贺的肩上。48户百余人,有小孩、有老人,召集起来是件不容易的事;保持一米距离排队检测,有人就会因不理解,嘟嘟囔囔;有人会忘记戴口罩。林林总总的细节,老贺竟不厌其烦地忙完这个忙那个。做核酸检测前,需要通知到每户,他逐个打电话,要么楼下呐喊,要么敲门告知。大热天,走在院子不说话,浑身都是汗,老贺跑来跑去,口干舌燥,也没见他有啥怨言,相反,干起活来,有板有眼。24日凌晨四点,人们还沉睡在梦中,老贺扯开嗓门一声高过一声地喊“做核酸啦!”,然后是“咚咚咚”的敲门声响个不停,粗粝的声音划过夜空,回荡在小区的上空,温馨地提醒人们不敢忽视这次来势汹汹的疫情。喊醒大家后,他带队到附近的恭安小区做核酸检测。走在最前面的他,一边叮咛大家戴好口罩,一边劝说保持一米安全距离。一遍又一遍,听的人都不耐烦了,他却依然如故。随后,他还创建了业主微信群,及时通报疫情动态,方便大家线上交流疫情消息,尽量减少人员接触,避免疫情升级恶化。
行贵于言,事实证明 ,关键时刻老贺是个靠得住的好人。
第三天,疫情吃紧,下沉小区的志愿者24小时值守小区。值守期间,不能玩手机、不能干和防控无关的事情。毒辣辣的太阳下,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早上8点至下午6点是白天值守防疫点的时间段。看着志愿者冒着烈日坚守岗位,老贺又是让出风扇,又是端茶倒水,像对待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抽空还和人家攀谈起小区的防控情况、渭南的疫情消息等。如果有人出门,他会主动配合志愿者检查出门证件 。如数家珍地念叨着他对院子的人很熟悉,谁家的情况符合外出,谁家不能外出。这样以来,志愿者很快就熟悉了小区的人员情况。一天中午,忙完手头防控的事情,志愿者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一边看着给外来人员讲解防疫政策的老贺,感激地对前来检查工作的领导汇报,说多亏老贺竭力协助,小区防控才有眼前的平安有序。
“让小区每个人都能躲过这次疫情”是老贺疫情逆行的朴素追求。
老贺是渭南普通逆行者的缩影。岁月静好随性生活,疫情来了勇往直前。没有豪言,没有壮语,尽其所能抵御疫情,守护好家园,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当下,还有不计其数的老贺在逆行,这些默默无闻的人,无疑是渭南抗疫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疫情改变生活,也改变了我对老贺的印象。
众志成城,渭南必将赢得这场抗疫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