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落山了,把灿烂的晚霞留在天边。我坐在公园椅子上,欣赏着天边绚丽的晚霞。此时,著名诗人臧克家《老黄牛》中的名句:“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又回响在耳畔,两位已过世的老共产党员形象,又清晰地浮现眼前。
“凉粉书记”
中等个儿,四方脸面,浓眉大眼,穿衣不讲究,乍看不像个领导,俨然一位朴实的农民。这是“凉粉书记”给我的最初印象。
“凉粉书记”真名叫杨铁仓,已因公殉职二十五年了。提起他,人们不会陌生。他生前系第九届陕西省人大代表,澄城县寺前镇党委副书记,陕西省有名的文明村——蔡袋村党支部书记。
杨书记健在时,我曾在他们村小学任教。在我的印象中,杨书记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的好干部,一个诚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人。
90年代初,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在一些村干部中,盛行着一股吃喝风,有人趁此机会,有事没事都要大吃大喝一番。甚至有村干部扬言说:“酒风就是作风!吃不了,喝不了,当啥干部?”这时的蔡袋村,很多人家因为种植果树,住上两层小洋楼,日子富得流了油,可杨书记仍然保持勤俭节约本色,没有跟那些“小蛀虫”们同流合污。每次出门给村里办事,他都要告诫同行的村干部,不许大吃大喝。他们时常午饭就是每人一碗凉粉,外加一个干烧饼馍。当时,有个别村干部对此有不满情绪,甚至错误地认为杨书记太小气,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可杨书记不理睬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他因此获得了“凉粉书记”的雅号。
杨书记一心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他是为村上争取项目,意外发生车祸,因公牺牲的。前不久,蔡袋村过庙会,村民们自发地挂出横幅,深切地缅怀这位曾给他们带来福泽的“凉粉书记”。
“百姓管家”
他是一位瘦小的老人,个儿不高,时常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行走在村落巷道。大家没猜错,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全国金融系统先进个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获得“金融卫士”称号的澄城县韦庄镇信用社魏家斜信用站党员信贷员马百党。
马百党老人去世三年多了,可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为群众办实事的形象,还时常浮现在魏家斜村人眼前。提起他,人们赞不绝口,可人们对他评价最多的是两个字:实诚。马老的确是个实诚人,实诚到让人感觉有些傻的程度。谁家卖猪了,谁家卖果子了,谁家手头有余钱了…… 马老都会主动寻上门,动员存款。当然,谁家有什么困难,需要资金,马老也会主动上门给提供贷款。
就像当年的雷锋一样,如果不是发生为了保护存放现金的信合保险柜,他与歹徒殊死搏斗的事件,也许他会永远默默无闻,不为外人所知晓。
是他,在全国人代会上,给中央提建议,给农民定期发放小额贷款,帮助农民渡过缺钱难关,给亿万中国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至今澄城县许多信用社营业厅内,还张贴着他与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代会上的合影照片。
马老这个实诚的“百姓管家”,优秀共产党员,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夕阳落下了山坡,但天边的红霞还迟迟不愿散去。晚风刮起来,吹在人脸上,凉凉的,柔柔的。草丛里的小虫子哼唱起动听的小夜曲……我猛然想起臧克家的另一首名诗《有的人》中的诗句:“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凉粉书记”、“百姓管家”不正是这样的人吗?虽然他们已经离开了人世,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们没有死,还活着。他们已经成为老百姓心中两座永恒的丰碑。这无言而永恒的丰碑在老百姓的心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