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是一种精神生活 —写在建军节来临之际--- 李平安
2023年07月31日11:23 来源:渭南文艺网

退休了,原本八小时工作的时间,突然变成了自由时光,悠闲的日子多了,就会有不少的“圈子”在召唤:同学圈、战友圈、摄影圈、合唱圈、行旅圈等等,都进入了生活,于是自觉不自觉的开始关注虚拟群落。可在诸多的交流平台中,发现“战友圈”最活跃,话题最多的是对“过往”的回忆。

为什么战友圈话题那么多,交流那么频繁,显得那么亲热?大概是有几位提出话题的“热心人”,有数十位渴望回应的战友,有一个曾经感兴趣值得回忆的生活环境,以及在部队时性质接近,相互联系的工作经历。在“圈”内,大家回忆自己在军营大环境里的角色、位置,回忆自己组织、参与过的工作和事件,回忆战友们为完成任务互相协作的场景,回忆因军旅之“缘”结下的深厚情谊。

如今有了微信交流平台,战友们会想方设法找回失联已久的战友,不断地扩大圈子的范围,不时发出更多的话题来互动。通过微信回忆、恢复尘封的记忆,了解自己熟悉战友的生活境况,嘘寒问暖,相互鼓励。联系多了也会跨省走动,以旅游的方式,会晤自己的上司或部下;有时间、有条件的还会结伴“重走当兵路”,回老部队看看自己住过的营房,亲手栽种的花木,工作过的环境,使用过的军械、设备,参与过的工程、建筑,编写过得文字、影像,保留下来的物件、遗迹,来恢复和巩固记忆,找到共同的话题,分享更多的人生故事。

回忆似乎成为“解甲归田”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过往的故事,能亢奋我们的情绪,能唤回我们的存在感,使精神世界变得富足而有意义。战友们回忆有着多种形式:讲述曾经的事,互传老照片,撰写回忆文章,编著回忆录等等。我手里已有几本老首长、老战友的回忆书籍,由于都是身边的人或事,读后感到十分亲切。回忆是有型,有声,有色的,他能勾起我们很多记忆,当战友们通过这些“史料”串起往事的时候,是一种愉悦,一种安慰,一种幸福。

我服役过的部队驻地,正好是我的老家,所以,常有机会领着老兵们探访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部队。在这里,时不时能发现自己留下的“印痕”。在部队我管理军人俱乐部,那营房上的大幅标语,文化长廊中的军营歌曲,俱乐部的牌匾,记录片中的插曲,有我的手迹和音频记录,那种亲切感,不言而喻。

人一生肯定会做很多有益的事情。对国家、对部队、对战友、对家人……,也许很多往事你已经遗忘了,但与你有交集的战友会记得,尤其是在战友聚会把酒同饮、觥筹交错时,还常常能听到迟到的谢意。数年后,获得一些赞许,人会释然,会欣慰,会感动,会觉得“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会感到快慰”。

美好的回忆也许要有丰富的经历,不朽的业绩,无愧的人生等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段话:“当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些固然重要,但诚信、善良、有趣的人生也会使我们回味无穷。有些回忆也可能是揭伤疤,纠既往,所以有个成语叫“不堪回首”。过往的经历,有荣耀,有酸楚,所以,有些要留存,有些要遗忘,不能让“陈谷子”成为晚年生活的负担。记忆是一种相聚的形式,不必悲伤,不必忧愁,有缘的回忆亦可能是美好的故事。所以人生总有些瞬间,能温暖整个的曾经。

回忆是在恢复完善你、我、他的人生故事。精彩的故事总是耐人寻味的。既然是故事,就要讲给他人听,讲给朋友、同事、家人,让大家互相映照、有所借鉴、从中受益。讲给我们的晚辈,让他们能从我们的身上汲取正能量,形成一种思想,变成一种精神,传承发扬,然后换化成行为、品德,习惯,使人与人之间形成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相互成就的“共识”,给我们的下一代树立起不倒的“标杆”。

回忆在字典里是这样解释的:指过去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他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老一点的人都曾经听过“忆苦思甜”课,唱过《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歌曲,背诵过列宁“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语录,工作后,我们每年都对个人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这说明通过昨天与今天的对比,我们才能明白差距,感知幸福与幸运;同样说明,走过的路,对前行的目标有一定指导作用。

我觉得回忆是一种精神生活,就像牛“反刍”一样,咀嚼、品味我们当初没有来得及消化的“精神营养”。还原、复活曾经的生活际遇与场景,对人或事做一个相对概括、公允、准确的记录与评价,证明、完善、丰富我们的人生经历,营养、滋润我们的精神生活,筛选、挖掘、呈现我们灵魂深处闪光的东西,为后人提供生活参考。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回忆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他生活在过去,存在于现在,却影响着未来”。这大概是回忆的意义所在!


【编辑:渭南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