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重走当年游击路--樊菊芳
2024年05月29日10:49 来源:渭南文艺网 阅读次数:151

    编者按:《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重走当年游击路》之五、六、七三篇访谈录,都是年近八旬的韩城樊菊芳女士所写。这是继2022年本平台刊登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重走当年游击路》之一、二、三、四访谈录之后续写的走访记。一、二、三、四访谈录记述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活动在韩城和黄龙交接地区本地游击队员的点滴故事,其中就有她的两个舅父。这次刊登的五、六、七访谈录主要反映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韩城地区游击队员在党的领导下,为革命圣地延安机智勇敢地运输粮棉、枪弹等重要物资事迹的。樊菊芳女士不顾年迈多病,跋山涉水采访了现在存世的几个当年游击队员的后人,把他们的讲述、回忆集结成章,留存下来,这种抢救性的保护红色资源的行为,深深感动着读了这些访谈录的人们,这是怎样的一种执着和担当啊——默默地无偿地为党和政府填补着这些重要的史学资料。当然,文中的时间、地点、事情的原委始末还需要再研究再考证,但缅怀先辈、敬仰先辈的情愫却分明地体现在字里行间和那里的沟沟卯卯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刊登这样的文章,旨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时刻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成立默默牺牲奉献,甚至得不到什么名分的无名英雄们,铭记历史,感恩先辈,永远跟党,砥砺前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无怨无悔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

      2023年5月24日,我与高会玲、李建恩、樊技术一行四人,赴薛峰寻找原薛峰雷家岭山峁上的老游击队员雷旺怀老人。我们在薛峰水库坝上找到了雷旺怀的新家。老人精神很好,因高会玲过去在薛峰乡工作十年,是他的老熟人,所以老人见了我们很高兴,无话不说!

      问起游击队的事,老人说起来滔滔不绝!

      老人说:“我父亲叫雷启宏,生于1905年,卒于1947年11月,是个老地下党员,是韩宜游击队地下交通员。

      “孙阳斌是和我父亲联系的人,家住簸箕着[zhuò]。(解放后是渭南地区武装部部长,修筑西韩铁路时任总指挥)

      “我父亲雷启宏和田逢年是一回事(即是同志),田逢年是和吉炳耀1936年拉游击的地下县委组织部长,1936年5月被敌杀害于薛峰牛家桥王家祠堂前。我父亲给我说:田逢年这个人真是个人,是硬汉。这条线上穿的人多哩!都是一把年轻人,我能记得的人约有七个人。田逢年牺牲后就断线了。这七个人是:薛俊秀、党常德、我父亲雷启宏、田开春、吉光火(即吉炳耀)、文少侠(又名铁牛)、王新宽,王新宽牺牲后续了王新安,这是和王新宽同母生的兄弟。

      “我见过文少侠,解放后是机械厂厂长,涧南拖拉机站站长。文家参加游击队的人多,在柏峪川把文家的游击队员打死了三、四个,因损失的人多,文少侠当时受打击太大,精神一度不正常了。解放后在东塬上开表彰大会我还去参加了。”

      我们从老人处得知:韩宜支队分一大队和二大队。薛峰川和盘道川是一大队活动区,冶户川是二大队活动区。

      薛峰川主要有三支游击中队,其中,川道上两支,北墚上还有一支,详细情况如下:

      ①王殿科游击中队,活动在东至狮山口,西到薛峰镇的区域,并向北至盘道川,驻地角家辿。

      ②王保善游击队,主要活动在东至薛峰镇,西到柏峪川,北至小迷川、九峪川、盘道川,驻地雷家岭(五家人,五个地点:1.雷家岭;2.水漫坪;3.马匣;4.圪崂;5.玉皇庙)游击队吃饭时分别到这五家。

      ③任鸿才(又名任江斌)王丙申游击队,主要活动在北墚油村墚一带,驻地王河的油村,常在颜家坪修整,是颜家坪财主杨昇斋给予接济钱、粮、牲口等。(据杨昇斋的孙子杨艺文说,任江斌1982年曾回到韩城,专门到颜家坪看望了杨昇斋老人,感谢他为革命所做的贡献。)

      雷旺怀老人说:“我和王殿科是亲戚。王殿科老婆和我是姑表亲戚。王殿科那时是薛峰川一保、二保的保长(党组织派王打入敌政权内部)。牛克忠是王殿科下边的一个副队长(第一次韩城解放后敌人反扑回来,牛克忠被杀害在县南桥处)。

      “1947年11月,吴沙浪、孙阳斌、张振候三人隐藏于我家地窖。那天,我父亲拌好拌汤,吴沙浪他们吃完拌汤泡馍,让他们在炕上迷一会儿。此时从薛峰川来了我父亲一个熟人,说他想去后山上撸些葛条。其实这人是从川内来的探子。这人刚走,吴沙浪和孙杨斌、张振候马上就离开了我家。当时吴沙浪不让我父子出来送。这三人走后,我父亲马上让我和我表叔赶紧出门去后山梢林内躲藏。我叫父亲和我们一块出门躲一躲,我父亲坚持不去,并说我不会有事。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我父亲就被反动军队72团杀在了大门口,鲜血流了一地。我从此成了孤儿。当时72团恶得很,人家的口号就是‘血洗西川,血洗雷家岭!’”

      据雷旺怀回忆:当时情报是由游击队传送的。吴沙浪当时住在王崖底村,表面是给王某某熬活(王是地下党员,是朱伟的父亲;熬活即做长工)。信第一天送到小迷川水泉沟周胜堂家,第二天送到雷家岭,赶第三天晚上雷启宏一定得将信送到石门一高门楼子的家。送信方式都是敲门,接信人将门坎儿抬一点缝,将信塞进去就行。送信人和接信人不见面。

      石门是韩宜支队与薛峰川情报线交汇处,石门站的情报向西北可送到柏峪川,向东可送给王殿科游击队。

       雷旺怀讲了他的入党经过:“开始,张振候领我赶牲口贩木板做生意,把板送到合阳合喜庄(合楼庄),慢慢地张振候对我说:旺怀,咱需盖大房子,你要给咱顶个柱脚哩,没柱脚房就撑不起(这是暗语,这里说的柱脚即党员),于是我就老老实实干,直到解放后,张拿来一张表让我填了,说我的党龄从1948年算起,如今已75年党龄了。人家叫你当柱脚,就是定性是共产党员,人家不往清的说,说清了,怕你顶不住坏事哩!”

      关于运送物资的事,雷旺怀回忆说:“胡宗南修了韩宜公路,过了大岭已修到宜川了,路能通汽车,商人也走哩,有牲口驮,有人担担子,当时走陕北的人多哩!送物资南塬是棉花,西庄柳枝一带是花椒,川道满是一保二保的,都是牲口驮哩!”

      “我有个表姨夫在林镇,一次高福奎(即高云柏)领我去过一次林镇,林镇街一半是毛主席管的,一半是国民党管。”

      “本来解放后吴沙浪让张振候把我带到新疆去,因我有了三岁的小孩没去成。张退休后把我领到渭南转了转。”

      “这些年,我当支书,坚持为我们共裕村党员讲党课,讲游击队的历史,望大家别忘了,幸福生活来得不容易!”

左起高会玲、樊菊芳、雷旺怀(老游击队员95岁,75年党龄)

在韩城薛峰水库坝上雷旺怀的新家,谈起往事雷老精神抖擞,滔滔不绝!

高会玲  李建恩  雷旺怀

樊技术 李建恩 高会玲 雷旺怀

我们边和雷老回忆往事,边拉老人在山区看看风景,并和老人在五角树村农家乐吃了顿饭。

薛峰川游击队活动简图


(六)

——关于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韩城为延安运送物资的情况调查

      我认为考察研究历史要有正确的态度,必须客观真实,并且要用毛主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调查研究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调查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①要了解当时本区域的社会历史现状;

      ②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③要看党组织给当地的政策。

      一、形势及对策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围堵陕甘宁边区,边区的物资极度匮乏,几十万人的吃饭穿衣都成问题。而国民党在1939年的五届五中全会上又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具体办法。1940年初国民党商洛同州区动员指挥部由蒋介石的侄子蒋坚忍领导,在韩城围堵边区,到处搜捕共产党员,杀害爱国青年。9月,中共韩城县委组织部长孙云斋被迫离韩,冯万荣、王文学等共产党员和爱国青年被捕押送“西安劳动营”,白色恐怖十分严重。中共陕西省委通知韩城县委立即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韩城党组织按照省委指示,暂时转入了“隐蔽”状态。韩城县委决定利用社会关系,参加各种社会团体,打入国民党县政府及各级政权机构和学校内部,担任职务。截止1945年全县乡保政权,有半数以上掌握在共产党员或者进步人士手里。在合法社会职业的掩护下开展党的工作,这些打入敌特组织的人员都是以灰色的面目出现的秘密人员。解放后因忙于建设,没有将这些秘密从事地下工作的人员功绩公之于众(有些因种种原因还不能公开),以至于这些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受到批判,好多事情不敢告诉任何人,这次调查才是第一次听说。

      老实说要按正常手续来,那么多的物资要想运进陕北延安是万万不可能的。在韩城薛峰川及南北塬的交通要道上,国民党反动派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是根本过不去的。

吉炳耀(地下党员,军委搞兵运的特工)1941年后季因在中条山风餐露宿作战患上严重关节炎,由军委刘培植批准返回西北抓地下武装。他拿着刘培植的信与陕西省委书记欧阳钦接上了关系,回家一边养病,一边盘算着怎么为党开展工作。他根据欧阳钦的指示精神,千方百计打入敌要害部门——特务稽查处以得到情报,拿到为延安运送物资的通行证。于是他与文少侠、程子秩和进步人士樊子敬(注:在山西叫樊敬亭),利用国民党反动派人员贪腐成性的软肋,拉拢、打点、送礼、互给方便、请吃喝酒等手段,硬是打通了这一关。国民党九十军的路条不断开,特务稽查长的旗号就是通行证。沿路九十军的岗卡只要有好处就放行,

      二、韩城送往陕北的通道分北、中、南三道。

      北路:主要是走昝村、西庄、盘龙一带的茶马古道。樊子敬的驮队每次最少300驮,旺季大都是500—600驮。凭着樊子敬在山西通化镇开轧花厂(1937—1940年),九十军特务队侦察人员侦察日寇敌情,每次都在樊子敬的轧花厂吃、住,从工人中选良民证,他们才能出去侦察。凭着这几年的关系,樊子敬和九十军军部及特务队人员都熟,所以只要是樊子敬的驮队过往,九十军人特别照顾,有时要给他将驮队护送到陕北红军防线处,(樊子敬驼队另有附件)沿路有游击队在守候,到了圪台街,就有地下党暗中派来的引路人,引着驮队走,不会走错路,一直送到南泥湾。

      中路:薛峰川→柏峪川→大岭→富县→ 沿途游击队设有哨点,山上放羊的、砍柴的、种地的,都是游击队放哨的,一有问题游击队就出来解围。货物大都送到柏峪川的十四个骡马大店交接。接货的都是刘子丹的便衣游击队,都是晚上接货就尽快离开,从小路翻大岭到陕北。大车是要翻大岭过关口的,过不去时游击队就与敌军火拼,或事前调虎离山放车过去。大多是打着特务稽查处杨亚林处长的旗号送过去的。

      南路:韩城南塬上官庄一带组织了近百人的农民脚户队(即马帮),光上官庄参加过运输的就有八支脚户队,每次都按地下党组织的安排,组织货源,确定接货地点以及出发时间和行走路线。有的重要物资,如枪支、弹药、药品、银元等,还要提前买通关卡和派人武装押运。

      运的物资除了少数是自家产的棉花、粮食外,大多是地下党采购筹集到的,比如到芝川花站、芝川铸造厂、同蹄村花站、芝川渡口、陶渠河滩、八里坡寨子等地方接货。地下党从国民党军中买来的手枪、弹药或筹集到的银元、药品、文具等特殊物资,都要进行秘密包装,或包进棉花和粮食中,或装进牲口鞍子中,并通过武装押运的形式,让脚户队秘密运往延安。脚户队为了躲避过薛峰川、大岭和宜川、集义镇这些大检查站,常绕道走合阳、澄县、白水、宜君、洛川,甚至绕道甘东地区,长途跋涉到达延安。

      南塬负责人有王进科、冯抗保、冯明堂等人。南塬送的物资有棉花、粮食、铁铧、铁灯柱、布匹、纸张、学习和生活用品等。

      三、组织机构简况

      1.党中央早有准备。从洛川教导队派了一批骨干到韩城组织游击队,保护红色通道,人员有:

      ①王殿科、刘秀山(时间不详,但肯定是一九三几年,和吉炳耀是一起的)

      ②吴沙浪、孙石亦、张振候、段秀峰(1946年)

      2.地下党千方百计将地下党员以灰色面目打入乡、保当领导,站在国民党合法地位与敌人斗争。截止1945年乡保政权有一半以上掌握在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手中,便于组织和掩护党的工作。

      3.地下党组织物资的人员有吉炳耀、文少侠、程子秩、王进科、冯抗保、冯明堂等人。

      ①吉炳耀:(粮、棉、日用品、枪支、弹药等)

      →和文少侠在大荔朝邑滩“贩”军粮,即采购军粮,和杨亚林特务稽查长做交易。

      →通过侄女女婿文玉民(为胡宗南军队管库房)将涧南冯家沟库内的面袋、棉花、枪械零件、子弹调出送往大岭驻军(实则送到延安去了)。

      →和樊子敬联手,由樊子敬负责从1942年就为陕北送棉花,每包180斤,每次最少300驮,旺季为500—600驮。由樊子敬雇马帮头签合约,再由马帮头雇赶牲口的人,每个人必须有两个铺保才能用。

      →吉子平(吉炳耀二哥,在县商会)组织各商铺组织物资。

      ②程子秩(药品)

      药品来源:国民党平民县医院、龙门大药房(薛澄家办的)、太平大药房、尔生药房、刘子珍的医院……

      ③王进科、冯抗保、冯明堂负责南塬自产粮棉和接收吉炳耀、文少侠采购来的货物,重新包装等。

      4.运输车辆人员

      ①韩城县300多家商铺的大车及社会车辆。现已知的有姚庄段家的大车,其中,赶车人有阮同锁(95岁,现还健在,有视频为证)、樊向林(已故)、温德科(已故);吉子平的丰盛园商铺大车,赶车人有段有幸、段大拐父子俩(均已故)……

      ②各地组织脚户队。南塬上有八个脚户队,吉子强有一脚户队(吉炳耀三哥),樊子敬北塬大驮队。

      ③谢村城文玉民家的骆驼队。400多头骆驼,少量在韩城应付特别货物运送,大部队行走在丝绸之路上,运送苏联支援我国的粮、棉、枪械、子弹、大炮等。文玉民的儿子文学说:1943年9月27日在敦煌新疆军阀盛世才查抄了祖父文志明驮队的商号,查没了驮队运往陕北保安(今子丹县)的苏联援助物资:棉花、枪支、弹药、大炮等,理由是“查商号文志明内通苏俄,家藏大批金沙十二大缸”,同时查没了六家钱庄(西安、兰州、西宁、酒泉、迪化、阿克苏)。

      5.物资接收地点:

      ①枪械子弹药品送到延安的,由延安保卫处接收。送到柏峪川的有指定地点,有专人接收(接货有暗号)。

      ②粮棉日用品送到柏峪川十四个骡马大店的,有柏峪川游击队和刘子丹的便衣游击队接收,送往延安、富县查场、南泥湾。群众说:“只要送到大岭下红军就接走了!”

      6.情报传递:

      根据陕东抗日支队活动记略中杨昆山所述:“1936年2月,支队特委托他,先后几次和韩城地下党负责人吉火光同志(他的公开身份是小学校长,火光是化名)进行联系。我给他们讲了瓦窑堡会议精神,红军主力东征抗日的重要意义和胜利消息,要求地方党组织尽可能采取各种形式活动,配合红军打击反动势力。我们通过地方党组织,初步掌握了韩城敌驻军、民团及社会反动势力的情况;了解了我地下党和群众情绪的基本情况。游击小组由二、三十人,增加到四十多人,正式组建成地方游击队。根据地方党组织的意见,选派了可靠的人员担任游击队的基层干部。我们抓紧时间对地方游击队进行了一些急需的军事训练,讲解了游击战常识、作战策略和方法。我们行动时也带着他们进行游击活动,在实践中使他们得到锻炼和教育。地方游击队也为支队及时提供了一些各方面的情况和承担情报传递工作。

      (注:杨昆山的这段记略,说明游击队承担情报传递工作从1936年2月就已由吉火光[即吉炳耀]和陕东抗日支队商定了。)

      根据我个人考察推测如下,请考证:

      ①高步林驻柏峪川柳家峪马岭(在圪台街有骡马大店、药铺、地下情报站)

      ②游击队情报人员按线路传递情报。

      如茶马古道情报传递路线:

      装货地点昝村扎花厂→李尔昇→西贾村程占荣→西王村罗敏杰→上山陈家圪崂(陈玉民游击队护送点)→盘道川→陕北(圪台街有专人引路)

      ③各川道、各山墚都有游击队的哨点(放羊、砍柴、种地等),重要关口附近都有游击队聚集点,接到情报立即上岗护送。

      下面是几个相关健在的人的情况:

段锁堂  阮同锁  温德科

(健在)(健在)(已故)

      阮同锁,1925年生,今年95岁,从13岁就熬活,14—15岁开始赶大车,他与温德科、樊向林都在姚庄段家熬活,赶大车。他三人均是为延安送物资的人。阮同锁说他每次拉的都是棉花或面袋(从涧南库装过),内边夹有违禁品(枪、子弹等),说掌柜的是和八路军做生意,拉回的药材特货有时都送到西安国民党了。掌柜的叫段宏堂,是照片上段锁堂的兄长,生意做得大,在西安东门外鸡市拐有骡马大店。

      总结语:关于韩城为陕北运送物资的情况和情报传递这只是我所了解的一部分,还很不全面,还待再了解。不过,这些都是有人证和资料证明的,没有虚构。


(七)

——访问韩城新城街道重阳村柳园五组樊鸿亮老人


      时间:2023年5月9日下午5时

      地址:新城街道重阳村柳园五组樊鸿亮家

      参加人:樊菊芳、李建恩、樊技术、吉百怀、张德芳、樊殿章

      樊鸿亮,男,83岁,是樊子敬(在山西通化镇时叫樊敬亭)的小儿子。小时候晚上没有电灯,没事干,樊子敬就给儿子讲他一生的经历。樊鸿亮聪明,记性好,对父亲的事记得非常清楚。以下内容根据樊鸿亮老人口述整理。

      樊子敬,男,又名樊敬亭、寨丰,1912年生于陕西韩城重阳柳园五组。自幼学徒,在韩城老城东关吉午中(即吉炳烈)家的商铺熬相公,从11岁熬到17岁出师,再干了两年。19岁时拿着挣到的钱去山西万荣通化镇办了个轧花厂,一干就是八年。直到1940年,因日本鬼子在山西疯狂侵略,杀人成性,樊子敬被迫卖掉轧花厂回韩了。于是去老城东关老东家处看看有什么事可干,正好与东家的小儿子吉炳耀谈吐投机,便决定做棉花生意,为延安送棉包。

      樊子敬从小机智勇敢,和吉炳耀一块在东门外玩枪玩大(熬相公时,下午干完活,两人就一块去东关外崖下打枪。那时东关生意大,所住客商都有枪支,和孩子熟了就让他们玩)。吉炳耀知道樊子敬是一个能干事的人,给他讲清了厉害关系,两人便一块行动。吉炳耀和文少侠打通了特务稽查队的关系,樊子敬利用在山西帮助九十军特务队伪装侦察日寇敌情的关系,解决了开路证的难事。樊子敬开的是驮队路证,每次只能开两个,一个保六匹骡马,给人说:这是九十军侦察八路军敌情的便衣队。吉炳耀、文少侠是以杨亚林稽查长的名义,开的是为黄龙大岭、宜川驻军送军粮等物资的路证,是用大车送,有时用汽车送,有时还有武装押运。

      樊子敬用自己在山西卖掉轧花厂的钱(银元)在吉子平商人的帮助下在昝村花厂、县东关花厂、芝川花厂买棉花,雇马帮头签合约,马帮头雇赶牲口的人(每人必须有两个铺保才能用)。分片装货:韩城东边潘庄、北薛村、四个带村,沿黄河的村子在昝村花厂装货;西原、马坊、大池埝一带去县东关花厂装货;四许庄(寺庄、田许庄、雷许庄、高许庄)、沟北、赵村等去芝川花厂装花。装好花后,按照吉炳耀通知的时间、路线启程。一般是从文家岭走盘龙的茶马古道。由各马帮头带队,经文家岭——陈家圪崂(游击队驻地)——翻地村——楼子村——庙下——桥下——烟泉村——屯下——党湾——石滩子——坳底村——牌楼村——官庄——翻过安弓岭到达雷寺庄,这是第一站。

      驮队经过圪台街时,有地下党派的专门引路人在那儿等着为马帮引路,就是冬天、大雪天也能准确地把马帮领到目的地——南泥湾。

      在路上樊子敬要管护各个马帮头,哪一帮有问题就到那一帮去解决、打点、应酬。凭着他在山西花厂时照顾九十军特务队,给其管吃管住,并用工人的良民证让军警特务们伪装侦察日寇敌情的关系,大多数关卡都能过关,实在不行时也损失过部分货物。就这样坚持为陕北延安送物资八年。在棉花旺季每次可走500至600驮,淡季时,他将时间把准后,去西安进回枪支、弹药、自行车、缝纫机、日用百货夹在棉花包内,最少也要走300驮。拉回来的药材等特货是通过吉炳耀家商铺销售给山西、西安等地的。

      1947年,解放韩城时,在南泥湾接货的王震部队的后勤部长唐云清率领他的后勤部15人,悄悄找到韩城柳园樊子敬家,将后勤物资全放在樊子敬新盖的院子里,用防雨布将院子全盖严实,厅房内也放得满满的,厅房中间方桌上下放了十个大搪瓷盆,从财主家收来的金银首饰项链耳环等。15匹骡子都喂在樊子敬的马房院,人住在樊子敬老院的厅房内,他们在樊子敬家住了几个月。韩城第一次解放后不几天敌人又反扑过来了,唐云清就返回了山西,是樊子敬雇鸭儿坡、柳园村、新农村、赵村等村的大车将物资送到禹门口装船,唐云清在山西那边接走的。

      因樊子敬从1942年至1949年八、九年为陕北送物资,他和唐云清、王震很熟。王震部队二次解放韩城后,离开时樊子敬从自家一直送到韩城县南桥南边的牌楼处,唐云清和首长不让他送了他才恋恋不舍地回来了。

      在文革中重阳村支书樊家乐问鸭儿坡杨步云(地下共产党员):“你知道解放前樊子敬的事吗?”杨步云告诉他:“樊子敬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为延安送物资的红色商人!”

樊子敬,男,又名樊敬亭、寨丰,生于1912年今陕西韩城新城街道重阳村柳园五组(原韩城桥南乡柳园村)。自1942年至1949年为陕北送物资的商人(主要送棉花,送到南泥湾),南泥湾收货人——359旅王震部队后勤部部长唐云清。

左起:樊殿章、樊鸿亮、樊菊芳、鸿亮妻子

2023年5月9日下午5时樊鸿亮为我们讲述了他父亲樊子敬为陕北送物资的前前后后,并讲解了王震部队后勤部1947年在他家驻扎的事。

上图为1947年王震部队后勤部长唐云清放物资的院子,现如今保存完好。








【编辑:渭南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