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扬英雄 勿忘历史 ——秦腔剧本《战神包森》读后 ---陈文浩
2024年08月21日17:28 来源:渭南文艺网 阅读次数:52

各位先生女士:大家好!今天参加这个座谈会,我确实有些惶恐,因为我不懂戏剧,但《战神包森》这七幕大戏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剧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想避开戏剧创作的专业,就一些感性的东西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

宣传抗日战争和抗战英雄是多年来文学艺术的重要课题和历史使命。日本侵华战争虽已成历史,但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那一段屈辱的岁月。当年半壁河山的沦陷、南京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慰安妇屈辱的泪水,这不是童话故事,更不是天方夜谭。我们强调不忘历史就是担心我们的下一代在和平环境里生活时间长了,浮躁、沉沦,不自觉地忘记了过去。

前几年有部反映日本侵华滔天罪行的电影《紫日》上演时,当看到日本兵杀害中国人时,一些小学生竟然发出笑声,一些高中生在记者采访时,甚至发出疑问,“日本兵那样做,可能吗?”这类事情使我们震惊之外,更为这些学生的麻木而感到可怕。麻木比落后更危险,更令人齿寒。但我们又不能一味地责怪孩子。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思考的课题是:如何教育下一代永远不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恶,永远不忘我们民族那一段屈辱的历史。这一次纪先生和任先生编写的大型秦腔革命剧《战神包森》,正是做了这项重要的极具意义的工作,这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也许有人提出,目前反映抗日内容的影视作品太多了,还有必要再搞这些东西吗?日本还会真的再来侵略中国吗?我就多说几句,我们这位东邻居,是一个典型的岛国,资源匮乏,生存空间狭小,时刻都想着向外扩张。从历史的角度讲,日本是尝到了发动侵略战争的甜头,或者说是得到了侵略战争的红利。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中国战败,屈辱地签定了《马关条约》,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这些白银相当于日本4—5年财政收入的总和。日本人用这些钱极大地改善了民生,扩充了军队,发展了教育,迅速成为世界列强。不仅这些,中国还把辽东半岛、台湾等割让给了日本。

目前,世界上狼烟四起,炮火连天,谁敢保证日本在他们认为时机有利时,不会再次侵略我们?当然我们不怕,问题是如何教育好下一代,时刻警惕这件事情。说这些话的目的还是强调写好、演好这个剧的现实意义。纪念包森,宣传英雄,就是不忘历史。特别是包森还是我们蒲城人,我们要有责任写好这本剧,演的这幕戏;我们一定要努力改好这本剧本,集思广义,锤炼语言,增强剧情的感染力,同时要挑选好演员,排练好这幕大戏,争取一炮打红,使抗战英雄包森的形象更高大更感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包森和千千万万个象包森一样为抗战牺牲的英烈。

宣传工作的形式是多样化的。特别是文艺作品更要百花齐放,多姿多彩。这一次我们宣传包森,颂扬包森,采用大型秦腔戏的形式非常好。秦腔粗犷高亢、婉转跌宕,不只是我们蒲城人喜爱秦腔,而是秦腔风靡三秦,甚至西北五省。我们采取广大群众这种喜闻乐包的形式,也符合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

我这篇发言稿是8月15日写成的,正好是日本宣布投降79周年纪念日。今天召开研讨会,意义重大。我们坚信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我们期盼着《战神包森》早日搬上舞台,走出蒲城,甚至到英雄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巡回演出,形成更大更强的宣传教育正效应。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坚信《战神包森》一定会成功!


作者简介 陈文浩,网名旌士坊人,陕西蒲城兴镇人。生于1948年,蒲城中学“老三届”(高六七级)毕业。1971年起做过中学民办教师,当过县教育局副局长,后由尧山中学党总支书记退休。喜文史,好诗词,有《苦竹》《苦雨》等散文集子行世。


【编辑:渭南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