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牡丹扇---谭昭文
2024年11月12日09:58 来源:渭南文艺网 阅读次数:34

大型历史剧《青竹牡丹扇》的内容简介。这个剧本写的是清道光年间的故事。剧中人物王鼎是渭南蒲城人,他是一个爱国英雄,曾在鸦片战争年间,清政府要订《南京条约》时,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并以尸谏林则徐,唱响了一曲爱国主义赞歌。同时他又是一个反贪斗士。在黄河年年涨水,朝廷年年拨银治理的情况下,银两全被贪官贪去,形成了年年治,年年溃。后派王鼎前去。他以无私无畏的精神,反贪官治水患,使黄河得到治理。剧本是从半碗面写起,以他家穷无粮吃,但有气节,因遭受误会,仍坚持气节。后考上进士,便在江南反贪理奇案,又在朝廷反贪,后又亲去黄河治水患。剧本环环相扣,冲实强烈,人物个性突出。通过家庭矛盾的悲欢离合,写出了以情动人的大起大落,可看性很强的剧作。这个剧本以于2023年5月,省《当代戏剧》发表,企望搬上舞台。


时 间 清朝年间。

地 点 蒲城县,京城,治黄工地。

人 物 王 鼎,男,18——40岁,官至清东阁大学士;

王 母,女,王鼎母亲,40——60岁左右;

王夫人,女,16——30多岁,原名李翠兰,李掌柜河南侄女,后为王鼎之夫人;

李掌柜,男,时年40余岁,李君贵之父,面店掌柜;

李君贵,男,时年15——35多岁,李掌柜之子;

李青竹,女,15余岁,君贵女;

军机处宣谕使,男,30岁,后宫太监;

中 军,男,30多岁;

老家院、太监、衙役、百姓、校尉、贪官甲乙、内侍、宫女若干人。


第一场 赊面风波

【街道面铺。

【王鼎提着面袋,拿着折扇悲凄凄颤颤地上。

王 鼎(唱)

进省城会举毕速回县城,

进家门见母亲满脸愁容。

老父亲躺床上无药看病,

无米面倒让我触景生情。

想先辈为县令清廉守正,

荒旱年敢向上实报民情。

严职守只知把清廉奉行,

可那知官场污浊那有清。

对上司不行贿却敢顶碰,

上奏章揭官黑被捕狱中。

他身死让全族担戴罪名,

到如今我只有赊面求生。

老伯,老伯。

【李掌柜上。

李掌柜 是否又来赊欠?

王 鼎 是呀!(唱)

老父病重卧床上,

一家老小缺米粮。

不得又来赊欠面,

善助王鼎度时光。

李掌柜 哎呀王鼎——(取下账簿,一页一页翻看)你看看,你赊了多少面了?赊欠的账上尽是你的名字。王鼎呀——

(唱)

做生意求兴旺才开门面,

我一家老和少靠此吃穿。

翻开账本你来看,

你家赊欠一串串。

你这不是把面欠,

是让老汉把门关。


王 鼎 老伯,我也是实在无法。

李掌柜 是呀,是呀,大街小巷谁不知你是个勤快人,连我这个河南人,也早有耳闻。为读圣贤书,城隍庙中偷油,隔壁纺线老太家借光……

王 鼎 城隍庙我未曾偷油,是老道看我读的是圣贤书,赐我灯油。

李掌柜 对对,是赐油。不过,偷也罢,赐也罢,总之是为了读书,是个勤快的读书孩子,今天看在这点情面上,不用你赊……

王 鼎 不用我赊?

李掌柜 对。

王 鼎 那是……

李掌柜 就赐你半碗面。(用碗在缸中舀了半碗,看多了,还倒出一点)

王 鼎 半碗面?

李掌柜 对,半碗面!

王 鼎 半碗面,那能够一家人安抚饥肠……

李掌柜 就这,我还是看在你读书人的份上……快来张口袋……

王 鼎 看在我读书人的份上?

李掌柜 对,看在你读书人的份上,将来中了状元,可莫忘了这半碗面。

王 鼎 好气也——

(唱)

掌柜说出刻薄话,

王鼎心中似针扎。

有心扔掉半碗面,

温饱何时来我家。


王 鼎 好不气,气煞人了……(又下意识地张开袋子,一把折扇亮了出来)

李掌柜 哎,你说你揭不开锅,怎么还带把折扇,这是不是推着碾子还吆牛哩,图邻家好听哩?

王 鼎 老伯呀,并非如此,此扇大有来头。

李掌柜 啊,还大有来头,快讲讲!

王 鼎 你想听?

李掌柜 太想听了。

王 鼎 这扇子是祖上为让后代励其志,养其学,张其义,壮其胆,才制作的。折扇上不但有家训,还有我增画的青竹牡丹,名叫青竹牡丹扇。

李掌柜 哟,这么名贵。能否借我一看。

王 鼎 不能。

李掌柜 为啥?

王 鼎 我不想让你看……

李掌柜 好你个王鼎,这就是你的不是,你在我家欠面,也非一日两日了,看一把扇子就不行了?(奋起夺扇,看,惊)呀,这青竹牡丹画得着实好看,这家训(不由得念出来)肝胆忠社稷,兰志勤耕读……

王 鼎 快,还我(急要哭)。丢了折扇,便是忘了祖训,我娘要打我哩。

李掌柜(向内)君贵,君贵……

【小君贵跑上。

小君贵 爹,你叫我?

李掌柜(举扇让看)你看人家娃,比你大不了几岁,可这字,这画,这家训……这是齐家之根本,做人之守则……

王 鼎 快还我!

李掌柜 王鼎,人才呀,我送你一袋面,这扇归我?

王 鼎 这写的是我祖传家训,怎能轻易给你。快还我!我王鼎虽小,也是一条汉子,知道圣人说过:渴,不饮盗泉之水,饿,不食嗟来之食。

李掌柜 两袋面。

王 鼎 不换!

李掌柜 三袋!

王 鼎 不换,不换!

李掌柜 为啥不换?

王 鼎 你知它的来头么?

李掌柜 请讲。

王 鼎 你听。

李掌柜 你讲。

王 鼎(唱)

难忘记关中地三年大旱,

无收成吃树皮白土为餐。

百姓们易子相食血泪伴,

官员们为贪占上报丰年。

我爷爷直气得夤夜难眠,

却只恨自己是一名小官。

对上级索贿要贿看不惯,

写奏章报实情参奏巨贪。

谁知晓画虎不成反类犬,

受陷害说他贪银有万千。

气得他一口血吐在扇面,

愤挥笔用血写告子铭言。

王鼎为把先祖反贪纪念,

扇上血我绘成一朵牡丹。

画青竹是精神和花相伴,

做勇士扫戾气世代相传。

半碗面已让我含羞带怨,

夺宝扇更让我刀把胸穿。


(大喊着)半碗面,半碗面……

【王鼎面对大幕,举起记账毛笔挥毫,天幕上出现:半碗面几个字。甩笔,忘了索

扇,拂袖而去。

李掌柜(正举扇给儿子上课,起身不见王鼎,急站身)哎,怎么不见王鼎。(抬头见写的:半碗面几个字,惊呼)有志气,此人久后必成大才。(回头)君贵——

(唱)

王鼎他把家史讲说一遍,

才知他是一个血性儿男。

我家住黄河边水常泛滥,

治水银朝廷拨养了贪官。

官和匪勾结着欺贫霸产,

老百姓难活命远逃陕甘。

王鼎家难揭锅实实可叹,

我怎能欺辱他给面半碗。

实不该难为他留下宝扇,

应亲自送面去以解饥寒。

小君贵 我早就看此人不简单。

李掌柜 说得对。快装一袋面,让我给王鼎家送去!

小君贵 好!

李掌柜(背起面,手拉小君贵向前跑去,口内喊着)王鼎——(下)

【二幕闭。

【幕前,王鼎跑上。

王 鼎(唱)

手提着半碗面心中伤感,

想不到人世间这样悲惨。

一家人等面回做饭用餐,

却等来布袋提回面半碗。

(白)这事儿我怎样对老娘讲说?哎呀呀,老天呀——

(唱)

你能否为天下解除饥寒,

要知道穷苦者无人乞怜?

天下事这样怪以恶欺善,

想不通这道理它在那边?

想爷爷那样刚直却遭陷,

想一家受牵连难保吃穿。

依我看这原由只有一点,

那就是世道坏无官不贪。

(白)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还有百姓活的路?还是爷爷说得对:世风日下要严操守——难,不过——

(唱)

再苦不能变乞怜,

再难也要学圣贤。

他日若得青云志,

誓把贪官一扫完。

(白)哎呀呀——

(唱)

虽说话是这样讲,

王鼎咋过饥饿关。

我要读书父要医,

老娘背上压座山。

无米下锅难度日,

穷苦给人几多烦。

布袋只有半碗面,

苦思良策大路边。


【幕闭。


第二场  王母教子


【幕启。

【王母上,不安地,遥望着。

王 母(唱)

鼎儿会举回家院,

母子相见难喜欢。

缸中无米又无面,

鼎儿赊欠把心担。

屋中等待心烦乱,

出门向外望儿还。

我儿到底出啥事?

心中犹如火在燃。

火在燃,人不见——


王 鼎(上唱)

抬头老娘站门前,

啊,母亲,老娘——

王 母 怎么这般时候还在外面游转,怎知为娘等你等得有多苦?

王 鼎 哎呀母亲。

王 母 啊!到底出啥事,我儿还是进屋讲说。

【二人进屋内。

【王母接面袋,用手握,一惊。

王 母 怎么这点面?

王 鼎 我——

王 母 没赊下面?

王 鼎 人家不欠。

王 母 人家不欠?

王 鼎 对!

王 母 为何不欠?

王 鼎 这还有个为何么?

王 母 为娘要寻根问底。

王 鼎 母亲呀!(唱)

提起此事泪满面,

胸中犹似火一团。

掌柜说咱多赊欠,

羞愧让儿心头酸。


娘呀,家无升合面,求人怎么这么难?(跺脚)

王 母 那你口袋里这点面是哪里来的?

王 鼎 这面么——

王 母 怎么来的?

王 鼎 这半碗面么——是施舍的。

王 母 不对。

王 鼎 是施舍。

王 母 为啥只有半碗面?

王 鼎 他只给了半碗面。

王 母 半碗面?

王 鼎 半碗面。

王 母 是半碗面。为娘只问这面是怎么来的?

王 鼎 怎么来?母亲呀——

(唱)

店主说他发善念,

因此赏咱面半碗。

王 母(听着,冷笑一声)我看出来了?

王 鼎 母亲,你看出什么了?

王 母 这面来路不正。

王 鼎(一惊)怎么来路不正?

王 母 这事你应知道。

王 鼎 我知道啥?

王 母(冷笑)哼!

王 鼎 母亲!

王 母 说,这面是不是你偷舀的?

王 鼎(一惊)啊,老娘!

王 母 说,是不是你偷舀的?

王 鼎 不不不是。

王 母 说实话。

王 鼎 母亲呀!(唱)

儿虽小也知道书读圣贤,

渴死了也不能饮水盗泉。

王家人有祖训早记心间,

怎么敢偷舀面且是半碗?

王 母 王鼎!

王 鼎 母亲!

王 母 你说你没偷舀?

王 鼎 我没偷舀。

王 母 那我问你,折扇呢?

王 鼎(周围看,身上摸)啊,是儿走得急,丢了。(猛悟)啊,是……

王 母(冷笑)哼,只怕是你害怕……

王 鼎 不,母亲!

王 母 还敢狡辩,我且问你,没有偷舀你去到面店,那么长时间,都干了些什么?

王 鼎 我苦告店家,老父病倒在床,家无升合之粮……

王 母 苦告店家?人家就是不肯赊欠?

王 鼎 对!

王 母 一定不欠?

王 鼎 一定不欠。

王 母 坚决不欠?

王 鼎 坚决不欠。

王 母(冷笑)哼,那我问你,这半碗面哪里来的?

王 鼎 这——

王 母 哪里来的?

王 鼎 这——

王 母 王鼎,还不与娘跪了。

王 鼎 母亲!

王 母 跪了。

王 鼎 我!(跪下)

王 母(唱)

王母我举家法心又盘算,

难相信王鼎儿意志不坚。

他平日记祖训书读圣贤,

少灯油借光邻居纺车边。

少灯油城隍庙里读书卷,

少灯油借光不怕泥判官。

少灯油读书常坐城隍畔,

心有志学东坡文采灿然。

因家穷莫非他生性改变?

因家穷他忘了血写真言?

对子孙要严教不能护短,

参天树勤修剪才能长端。

虽然说去会举身才弱冠,

也不能由着他半步走偏。

长记性我让他莫生邪念,

即就是错打他也要挥鞭。

(拿过皮鞭哭着,滚白)我叫叫一声儿呀,儿呀,不明白的儿呀,糊涂的儿呀。你看我家虽穷,可也是一个礼仪人家呀——(舞袖)如果此事让乡邻知道,咱一家不但在人前难以抬头,更要影响你的前程,为娘怎么忍受得了呀!

(唱)

想当年你爷爷不占不贪,

替百姓做好事清名流传。

荒旱年揭贪腐全族遭难,

才落得王家人缺吃少穿。

临终时忍着痛写下遗愿,

留家训让后代品若春山。

到如今你的父半身瘫痪,

为娘我做针线苦撑门面。

为的是让你刻苦把书念,

娘不怕累断腰苦坏双肩。

望你能继先辈愿,

为娘双眼能望穿。

谁知你竟不学好,

气得为娘打战战。

王 鼎 娘!(哭)

王 母(唱)

手执家法将你打,

让你莫忘面半碗。

【打王鼎。

王 鼎 娘。

【王母使劲打。

王 鼎 娘,我冤。

王 母 叫你冤。(又打)

【李掌柜引儿子背面上。

李掌柜(唱)

李掌柜我心潮涌,

不该羞辱小童生。

他能赊面因家穷,

穷是一本难念经?

他能借光城隍庙,

苦读肯定有前程。

急忙背上一袋面,

以解燃眉送家中。

【李掌柜带儿子背面进门。

李掌柜 大嫂。

王 母 啊!

李掌柜 你这是干什么?

王 母 我?你有啥事?

李掌柜 我给你送面来了。(唢呐声,叙述)

王 母 啊,错了,错了。

李掌柜 不,是我错了,大嫂——

(唱)

我不知你家事只看赊欠,

我不知贵公子志冲云天。

我不知他爷爷为官清廉,

坐大牢敢直言揭露贪官。

我的家虽说是远在河南,

同样是受官匪无情摧残。

咱两家可以说同病相怜,

因此上送袋面以解饥寒。

大嫂,这全当我敬贤的一点心意。

【王母听了此话,一下扑上抱住王鼎。

王 母(唱)

见鼎儿受委屈痛断肝肠,

紧抱着我的儿泪如飞蝗。

是为娘错打你遍体鳞伤,(抚身)

李掌柜(唱)

半碗面我让你身受冤枉。

王 鼎 老娘呀,

王 母 我的儿。

王 鼎 儿不怪娘。

(唱)

树家风被娘打心滚热浪,

以祖德教育儿儿不怪娘。

王 母 难得的儿呀。

(唱)

虽说是儿对娘开心话讲,

这更让老娘我暗自悲伤。

王 鼎(唱)

叫娘亲你莫要多思多想,

半碗面能励志刻在心上。


王 母 这就好,这就好!

李掌柜 你能刻苦读书,以后你家的面粉我全供上。

王 母 哎呀好!

李掌柜 这是你家血写的折扇,我还给你。

王 母 你既见爱就留给你。

王 鼎 折扇没了,可以再制,正气丢了,便难拾回。王鼎定要把这励志的半碗面用在读书之中,让祖德永放光彩。

李掌柜 还是要记下先辈的遗愿,为民除害,为国除恶。

【李翠兰内喊上。

李翠兰 伯父——

【众惊。

李翠兰 伯父!(哭)

李掌柜 翠兰,你怎么来了?

李翠兰 哎呀伯父,家中发生大事了!

李掌柜 什么大事?

李翠兰 哎呀伯父呀!

李掌柜 你快说呀。

李翠兰 伯父呀!

(唱)

自那年河南地惨遭水患,

你带着小君贵逃到这边。

爷爷他和族人未曾逃难,

与乡亲修堤坝忍饥少餐。

为治水朝廷年年拨灾款,

谁知晓吞灾银喂肥贪官。

贪财人下结黑道上有伞,

穷苦人修堤坝血汗流干。

风里来雨里去难有饱饭,

无衣穿冻死饿毙有万千。

不听话便被打皮开肉绽,

监工们一个个手提皮鞭。

为保命爷爷发起告贪占,

被官方送牢狱棒打绳拴。

说爷爷是刁民聚众造反,

全族人被杀头暴死河滩。

黄河岸血成河日月惨淡,

天阴沉逆风吹白骨撑天。

李掌柜 啊!

李君贵 爷爷!

李翠兰(唱)

孤身女身体弱难抗灾难,

千里路冒风尘寻亲诉冤。

到店铺听说你王家送面,

为的是半碗面释解迷团。

李掌柜(哭)你不用说了!

(唱)

这才是不想惹祸祸长眼,

老百姓作顺民难得平安。

哭了声堂伯父死得太惨,

闻凶讯倒叫我心似刀剜。

王 母(唱)

凶恶事全出在官贪官占,

无权人受苦难有谁可怜。

我王家他爷爷曾反贪占,

受的罪和你家同样可怜。


李掌柜(唱)

你先辈虽受难还是小官,

我族中是平民更加悲惨。

李君贵 这贪官真坏,我恨死他们了。

王 鼎 这世道是怎么了?如今我才明白了。老伯——

(唱)

官害民苦百姓如河泛滥,

贪和占让百姓苦海难填。

王鼎我读圣贤重德重廉,

若当官除奸佞保民安然。

李掌柜 好,有志气,有志气。

【贪官甲乙和两公差内喊上。

贪官甲 抓住她——

贪官乙 别让她跑了。

【众惊。李翠兰更是吓得浑身打颤,无处躲藏。二公差更是直接上前抓李翠兰。

贪官甲 我看你往哪里跑?

贪官乙 抓住她,快让妓院来接人。

李掌柜 你你……

王 鼎(奋力向前,挡住公差)大天白日,红日昭昭,胆敢如此行凶霸道,不问青白,当众抓人。

贪官乙 哟喝,没毛飞了四十里,不知你是啥虫豸,竟敢阻挡我执行公务。

王 鼎 她到底犯了啥法,有啥罪?

贪官甲 啥罪?这是你问的。老实给你说,她爷蓄意谋反,全族被灭,她是罪人之一,已被卖到窑子院,胆敢逃跑。抓!

王 鼎 满口胡言,啥叫蓄意谋反?

李翠兰 我爷爷是被冤枉的。朝廷拨银修坝,被你们全贪去了,修坝人没吃没喝,告一下状,就是谋反。

贪官乙 大胆!

贪官甲 带人——

王 鼎 你敢。

贪官甲 驴槽里插了个马嘴,你算个干啥的?

王 鼎 路不平大家铲,事不平大家管。

贪官乙 哟喝,半路杀出你这个冒头青,弄不好连你也抓了。

王 鼎 你敢!

贪官甲 抓!

【二公差抓王鼎,众人护。一时扭作一团。乡亲闻风也赶来。王鼎不幸被绑住。

乡亲们 不住乱抓人!

贪官甲 不许乱抓人?绑紧,带到黄河修渠去,看他还敢嘴硬。

李掌柜 你们抓我吧!(跪地)

王 母 鼎儿——(扑向前)

贪官乙(对李掌柜)你跑不了。

王 鼎(气愤地唱)        这些人如虎狼见人就抓,

白日里欺善良绳捆索拿。

气汹汹对恶人一声怒骂,

难道说行霸道不怕王法?

贪官甲 押上走。

【众乡亲拥上。

众乡亲 不准带人。

贪官甲 带,谁敢阻挡一齐抓。

【内:报子甲乙上,喊:“报——”

报子甲 报——(单腿跪下,举报单)报,王鼎乡试高中头名举人,主考官让立即随他晋京会进。

报子乙 是谁大胆包天,把头名举子绳捆索绑。

贪官甲 是我!

报子甲 你敢。

贪官甲 你知我是什么人?

报子乙 我管你是啥,立即放人!

贪官乙 他可是朝廷军机处大员的侄儿。

报子甲 那也不行,官再大能大过皇上么?考上举人,就是皇上的门生。

众乡亲 是呀,是呀。

报子甲 放人。

【乡亲和报子一齐向前,打跑贪官甲乙和公差,给王鼎松绑。

王 鼎 多谢报子和众乡亲!(作揖)

报子乙(展报单)报王老爷,高中乡试头名举子。(单腿下跪不起)

【王母无钱,众乡亲忙凑银,一乡亲收起,给报子。

报子甲 主考官希望你随他晋京会进。(说完下)

【众人好像作了一场梦,半会才从梦中醒过来。

王 母 李掌柜,你家遭此大难,我是爱莫能助,还请你安排好家事为重。

李掌柜 关键时候,贵公子能出手相救,在下感激不尽。事到如今,我只有和君贵先回到河南,掩埋先辈遗骨,决不能让先人暴尸山野。唉,这面店也只有先留给侄女经营。王家大嫂,我和君贵走后……唉,这话咋说。王家大嫂,在下有一句不敬之言,不知该讲不该讲?

王 母 但讲无妨。

李掌柜 刚才听说贵公子年方十八,我侄女也正年少,她虽出身贫寒,可知书达理,贤淑可人。我今为媒,愿将她许配公子。一来可解你家眼前之饥;二来么,她可帮你料理家务,让贵公子安心进京;这三来么,我侄女也有了安身之地。不知王家大嫂意下如何?

王 母 鼎儿,还不与岳伯父叩头。

王 鼎(跪)岳伯父在上,受小婿一拜。

李掌柜 起来,快起来。好,这样我就放心了。我回河南,慢则三年五载,快则三五个月,便可回来。望你安心进京,会进考官,为天下除贪,为民除害。

王 鼎 岳伯父放心,王鼎进京会进,日后誓死要铲除贪占,为民除害。

李掌柜 哎呀好,这我就放心了。君贵,走,收拾行李,准备起程。

【王鼎在乡亲护送下,背着行李,向远处走去。

【幕闭。


第三场  立志扫恶


【幕启:天幕上出现:“二十年后”几个大字。

【王鼎府上。

【大幕启。

【二幕前。

【老家院上。

老家院(数板)

我,我,我是一个老家院,

整天日每守门前。

秋冬扫院把树剪,

春夏浇花防旱天。

晴天洒水防尘满,

雨天切莫让水淹。

夜夜防贼睁只眼,

日日要把公文传。

府内老爷叫王鼎,

给他守院二十年。

进进出出我常见,

做事办事我了然。

每天用的清淡饭,

从来不讲吃和穿。

老爷年幼家贫寒,

老母常提面半碗。

半碗面,面半碗,

里面故经说不完。

说不完,拐个弯,

城隍庙里把书念。

为啥要去城隍庙,

里面故事一串串。

因为庙点长明灯,

夜里读书更安然。

大约是他洪福大,

泥塑判官他不怕。

苦读让他胸襟大,

腹有诗书气自华。

十多年前王开科,

千里路程大步跨。

只因他的学问好,

金榜题名人人夸。

官能做大是为啥?

特点他敢说真话。

蒲城是个有福地,

炮筒脾气出冷娃。

作官他能申奇冤,

贪官都把他害怕。

四下江南平冤案,

朝内反贪敢揭发。

有人也想搞垮他,

你能寻出啥麻达?

听说又有圣旨下,

估计要把大案查。

老爷让我门前等,

等着皇上把令发,

把令拉得发。

【内喊:“圣旨下。”

老家院 禀老爷,圣旨下——

【二幕启。

【一阵鼓乐声,王鼎上。

王 鼎 有迎——

【太监奉旨上。

【王鼎跪迎。

【太监展旨。

太 监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王鼎入科高中进士,多少年来,勤于职守,政绩斐然。江南平冤狱,为民解疑案,京中反贪腐,扫除大贪官,王心甚悦。今黄河大水泛滥,水患难除,民不聊生。着卿为钦差,赐尚方宝剑,前往治水,清除贪腐,钦此。

王 鼎 我皇万岁,万万岁。

太 监 圣旨已宣,大人即刻启程。在下有命在身,告辞了。

王 鼎 送公公大人。

太 监 免。(下)

【王鼎呆立片刻。

王 鼎 中军!

中 军 伺候大人。

王 鼎 圣上有旨,着我黄河治水,尽快备好车马,随即前往。

中 军 是!(欲走又停)哎呀大人,此行并非治水——

王 鼎 那是什么?

中 军 那是反贪。在下不说,大人恐有耳闻。那黄河是年年治,年年泛滥,愈治愈泛。

大人可知其中缘故?

王 鼎 请讲?

中 军 哎呀大人,黄河两岸,那是贪腐成灾,无官不贪。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朝廷年年拨银,全入贪官之手。黑白两道,官匪一家,尽是黑恶势力。因此,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百姓卖儿卖女,易子相食,惨不忍睹。派去钦差,如若贪腐,便成贪官同伙,如若清明,有去无回。不是被贪官暗杀,就是被黑恶势力害死。此行难得善终,依在下之见,不去的为好。

王 鼎 不去的为好?

中 军 对。

王 鼎(背白)哎呀,苍天有眼。二十年前,我那老岳丈一家和治河百姓的悲惨事故,要我着手处置了?想我王鼎,并非无义之人。会进之后,就着人寻找岳丈一家,可杳无音讯。今着我治河,也好尽查贪腐,再次寻找他一家下落。中军——

中 军 有。

王 鼎 黄河泛滥,百姓受难,皇上有命,我不能不去?

中 军 大人自高中之日算起,已近二十年,立足朝廷,已成要员,且江南平冤狱,京城反贪腐,百姓称颂,贪官忌恨。这次治河,又要得罪更多贪腐之人。况他们大多都能通天。这样下去,大人四面树敌,如何在朝为官?大人呀,不是在下多嘴,该收手时就收手。

王 鼎 你的意思?

中 军 可以称病不去。

王 鼎 我王鼎出身寒苦,立志为民,怎能见苦就收,见难止步。这次黄河治水,即就是独斗群贪,只要能为民除害,即就是死,也无悔无怨。中军快备车辆,即日启程。

中 军 是!(下)

【内传来一声:“慢”!

【王夫人扶王母上。

王 母 王鼎!

王 鼎 儿在。

王 母 刚才中军的话,为娘已经听到,治水之地,万分凶险,为娘早有耳闻。你反贪虽为朝廷立下功劳,且有岳丈家冤案,本应为国除奸。可官场险恶,且你比起那些大佬,资历尚浅。黄河之上,贪官众多,并都和皇亲国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有人早能通天,你能斗过他们吗?如果强行,娘今问你,你的后台在哪里?我只怕这块硬骨头你啃不动。有道是打蛇不死反遭殃。还望儿你三思而后行。

王夫人 哎呀老爷,黄河堤岸,早已是布满阴云。妾身在二十年前,亲历目睹。知道那些贪官,上结朝廷要员,下有黑道仗胆,欺上瞒下,苦害百姓,只怕老爷此去凶多吉少。

王 鼎 当年夫人全族被诛,夫人千里报信,此仇难道就忘了么?

王夫人 哎呀老爷,并非妾身忘记过去。为报此仇,寝食难安。怎奈人家势大,我不能不为老爷着想。

王 鼎 为我着想?

王夫人 对。

王 鼎 依夫人之言,王鼎该怎么办?

王夫人 老爷应三思而后行。

王 鼎 哎呀,母亲,夫人,你们都让我三思而后行。王鼎却不知,怎样三思,怎样后行?

王 母 可向朝廷上奏缓行。

王 鼎(无奈地苦笑了一声)母亲呀!

(唱)

想当初家贫穷苦读书卷,

为的是齐家治国学圣贤。

娘呀你用祖训把儿教管,

为的是让儿孙都作清官。

半碗面曾让娘气炸肝胆,

半碗面曾让娘挥舞皮鞭。

半碗面娘说儿有违祖训,

半碗面血和泪刻在心间。

半碗面让王鼎敢赴国难,

半碗面像明灯竖起标杆。

考进士已了却娘的心愿,

作清官为百姓路未走完。

到如今儿已是朝廷命官,

遇凶险就退缩于心何安?


王 母 儿呀,你不怕死?

王 鼎 儿不怕死。

王 母 敢赴国难。

王 鼎 敢赴国难。

王 母 哎呀好!

(唱)

听儿言句句是理难驳辩,

我那能怕遭难阻儿向前。

怕只怕黄河未治身遇险,

无后台到后来进退两难。

无奈了我把儿再次奉劝,

古圣人曾有训弓硬伤弦。

娘不是怕一家再难见面,

怕的是殒了命反把罪担。

应该把祖上教训细盘点,

肺腑言说于你掂量再三。

王 鼎 老娘不必担忧,为此事儿已作了仔细考量,也作了最坏打算。

王 母 无可思量?

王 鼎 无可思量。

王 母 决意前往?

王 鼎 决意前往。

王 母 贪官作对?

王 鼎 已有良方。

王 母 说得好!(滚白)我叫叫一声儿呀儿呀,不明白的儿呀,糊涂的儿呀,你那知娘的心意呀。看如今朝廷上下无官不贪,官匪一家,无恶不作。身在官场,应知凶险。你要断了人家的财路,人家那能不和你生死相搏。此去是有进无退,若有三长两短,娘只有你一个儿男,娘靠那个?难道你让为娘白发人送黑发人吗?

王 鼎 为民伸冤,为国尽忠,何惧一死。中军。

中 军 有。

王 鼎 备上一具棺材,抬在车上,立即起程。黄河不治,贪官不除,誓不回京。

中 军 是。

王夫人 老爷!(跪倒跪步,唱)

老爷抬棺拼性命,

为妻那能自消停。

想起贪腐怒气冲,

族人被杀恨难平。

徒步千里曾报讯,

伯父回豫杳无踪。

今日老爷要治水,

不顾安危和死生。

女扮男装随夫行,

治水同把贪腐平。

中军。

中 军 有。

王夫人 再备棺材一口,夫若有难,誓不独生。

王 母 说得好,也给为娘也备一口棺材,娘也随行治黄工程,不信天下无太平。

王 鼎(喝场)我的母,老娘亲——(惊,跪地)

(唱)               听老母要抬棺随儿治河,

王鼎我望娘亲心似刀割。

步颤颤,手哆嗦,

眼中泪,似雨落。

向前一步跪倒地,

面对着白发苍苍古稀老母心在哆嗦。

当年为了半碗面,

长鞭教儿莫犯错。

抬棺治河树亮节,

眼望老娘泪婆娑。

王 母(唱)

双手扶儿珠泪落,

为面打你娘有错。

抬棺治河除暴虐,

即死娘心很快活。

王 鼎 老娘亲!

王 母(唱)

儿治黄河心志坚,

老娘何怕身难全。

王夫人(唱)

一家三口共赴难,

王 鼎(唱)

留得清名万世传。

王 母 哎呀好,好个留得清名万世传。咱三人就此起程。

【幕闭。


第四场 黄河平冤


【黄河工地,一片荒凉。

【内,一片喊声:“追,别让他跑了。”

【舞台上,一个三十多岁的人,奋力冲上。

【后边几个差役追上。

差 役 让你跑,看你往那里跑!

【差役奋力抓住。这个人正是当年的李君贵。

李君贵 你们抓我,我犯有何罪?

差 役 还问你的罪,黄河泛滥,你不好好修堤,聚众闹事,就是造反,还说没罪。

李君贵 黄河泛滥,朝廷拨银,都被你们这些官员们贪污了。民工修堤,无吃无喝,就不能上告?

差 役 胡说,聚众闹事,就是造反,罪犯杀头,还敢狡辩。吊起来,打!

【众把李君贵吊起。

李君贵 冤枉!(吊起时,身上的折扇落地)

差 役(拾起)一把烂扇子,死到临头,还拿着这破玩艺儿!(丢一边)

李君贵 那是我家传家宝,不能丢!(挣脱差役去抢)

【内,李青竹内喊上:“爹——”

李君贵 青竹——

【李青竹冲上抱住李君贵,喊:“爹——”

李君贵 青竹,这几天,他们把你弄到哪里去了?

李青竹 他们说你犯上,要把我卖到窑子里去!

李君贵 啊——这还有王法么!男的打死,女的全是卖窑子,怕是想钱想疯了。

差 役 吊起来打!

【内,王鼎和中军并王母以及女扮男装的王夫人、老家院等人带差役上。

王 鼎(环视黄河,唱)

黄河泛滥水映天,

遍地疮痍无人烟。

王 母(唱)

饿殍冻馁尸腐烂,

王夫人(唱)

野狼野狗把人餐。

王 鼎(唱)

忽见一边人声喊,

中 军(唱)

差役吊打一壮汉。

王 鼎 快去看看。(向前,忽跌倒,一摸背)

王夫人 老爷,怎么样了?

王 鼎 这几天疮痍又发。

王夫人 快延医救治。

王 鼎 国难当头,怎顾得一点小疾,救人要紧!

老家院 大人!

【王鼎转到打人处。

王 鼎 大胆差役,为何吊打这一汉子?

差 役 他,他反朝廷。

李君贵 不,不,黄河涨水,朝廷拨银修堤,可银子都被贪官吞去了。民工无吃无喝,敢问大人,能不能向上告发。

差 役 告发?向谁告发,愚民百姓,那里有你说话的地方?你这是聚众造反。

王 鼎 胡说,还不快快把人放下来。

差 役 是!

王 鼎(看地上折扇,忙拾起)青竹牡丹扇,青竹牡丹扇。啊,这把扇子是怎么来的?

李君贵 那是我家的传家宝。

王 鼎 这把扇子出在陕西蒲城,怎么成了河南人的传家宝?

李青竹 大人,说到这把扇,还大有来头。

李君贵 那是家父所传。

王 鼎 你就说说它的来历?

李青竹 大人,你听我说。

王 鼎 快讲。

李青竹 大人呀!(唱)

我家祖籍在开封,

早年逃难到蒲城。

上辈爷爷开面店,

折扇上面写家风。

他的名字叫王鼎,

考中进士有盛名。

随 从 啊,大胆,敢叫钦差名讳。

王 鼎 天下就没有第二个王鼎?快讲。

李青竹 大人呀!(唱)

爷爷因赊半碗面,

折扇风波由此生。

前辈爷爷因爱才,

想留折扇树家风。

堂姑千里去报讯,

爷爷无奈回乡中。

为埋忠骨并上告,

官官相卫订反名。

上天不把穷人怜,

爷爷被害愤难平。

爹爹虽然捡条命,

修建河堤做苦工。

李君贵(再也忍不住了)大人,这冤情你要听我说——

王 鼎 你说——

衙 役 不能说。

李君贵 我要说。

衙 役 不能说。

李君贵 我要说。

王 鼎 让他讲。

李君贵(唱)

为修河堤平水患,

朝廷拨银有万千。

治水是让上司看,

灾银他们全吞完。

肥吃海喝是官宦,

民工一天只一餐。

饭食发霉难下咽,

告状无门挨皮鞭。

李青竹(唱)

爹爹难逃是非地,

被打被关实可怜。

青竹逃出妓女院,

便见爹爹挨皮鞭。

大人今日亲眼见,

要为百姓申屈冤。

王夫人 哎呀,你是君贵?

李君贵 你是……

王夫人 我就是你要找的堂姐翠兰。

李君贵 姐姐——

王夫人 君贵。

李青竹 姑姑——

【三人抱头痛哭。

王 鼎 哼,黄河泛滥,久治不下,原来都是这些贪官所为。

李君贵 是啊,大人要为小民申冤。

王 鼎 这冤要申,黄河也要治。李君贵,你知我是那个?

李君贵 在下不知。

王 鼎 我就是这把折扇的主人王鼎!

王夫人 他就是你姐丈……

李君贵 啊!

李青竹 啊,姑姑,那怎么两把青竹牡丹扇?

王 鼎 那天,我把那把折扇暂留你家,又制了一把,画上青竹,仍写家训。

李青兰 两把折扇。

李君贵 同是青竹牡丹扇。

王 鼎 两把青竹牡丹扇。

中 军 两把青竹牡丹扇,一段大情缘。

王 鼎 人心不古,正义长存。

中 军 看来既要治河,更得治贪。

王 鼎 对,青竹,你这名字,可是你上辈爷爷,因青竹牡丹扇所取吗?

李青竹 正是。

李君贵 大人治河,那些贪官不配合怎么办?

王 鼎 这——我自有治贪之法。中军听令。

中 军 有。

王 鼎 取我令牌。

中 军 是!(取令牌)

王 鼎 来人。

【两校尉上。

王 鼎 拿我令牌,立即清查二十年来的灾银去向。

校 尉 是!(下)

王 鼎 我有一计,让贪官当场现形。

中 军 什么计?大人明示。

王 鼎 附耳来。

【中军听之点头。

王 鼎 李君贵,你和你的女儿,随着我行辕做事。

李君贵 谢大人。

王 鼎 中军,挂出号牌,让百姓有冤诉冤,揭发贪腐。

中 军 是。

【幕闭。


第五场 饮茶治贪


【督河衙门,钦差行辕。

【内,排着两张桌子,王鼎站在桌前,面色凝重。

中 军 各位官员听着,王大人奉旨治河,一心要平水患,各位要尽力治河,不可贪腐,不可懈怠。

【内。官员齐呼:“我等愿为朝廷尽力,听候王大人派遣!”

中 军 王大人初到,本想举办宴席招待诸位,怎奈朝廷法度森严。今备苦茶一杯,凡请各位一饮而尽。

【内,官员:“我等不渴,不用饮茶!”

中 军 大胆,王大人是奉旨钦差,圣上赐有尚方宝剑,那个敢违抗王旨,不喝苦茶,就地正法。

【内,官员:“我等不敢抗法!”

中 军(举杯)喝!

【内,官员:“喝!”

【内,官员一片呕吐声。

【王鼎巡看。

王 鼎 吐下的全是鸡鸭鱼肉。

中 军 海鲜,龙虾。

王 鼎 诸位,尔等可知罪否!

【内,官员:“不知罪犯何律?”

王 鼎 这法么——(冷笑,唱)

黄河涨水灾情重,

飞报迅雷惊朝廷。

你们都喊无粮用,

肥吃海喝苦河工。

今日真相已探明,

贪腐全要祭刀锋。

【内,官员:“我们不敢贪腐!”

【校尉持令牌上。

校 尉 启禀大人,在下接查贪令牌,组成专案,封账查贪,已查出二十年来亿万两灾银不知去向,治河官员无官不贪。成百万河工被打死饿毙,惨不忍睹,行贿受贿蔚然成风。证据确凿,铁案如山。卑职已将所贪大小官员登记造册,大人请过目。(奉册)

王 鼎(举册观看)如此贪腐,你们还有何说。

【内:“大人饶命。”

中 军 要让大人饶命不难,只要你们能查府库,献贪银,便可重罪罚轻,共同治理水患!

【内,官员:“我们愿献出贪银。”

王 鼎 好,献出贪银,便可既往不咎,若藏污不报,罪加一等。

【内,官员:“我们不敢。”

王 鼎 好,衙役们——

衙 役 在!

王 鼎 到贪官家中清点灾银,用来以治水患!

衙 役 是!

【内冲出贪官甲乙。

贪官甲 银子是我们的为何让我们交出私银?

贪官乙 是啊,这是为何?

中 军 大胆,朝廷拨款治河,现已查明,全被你们贪占,事到如今,还敢如此放肆。

贪官甲 哈哈哈……

贪官乙 嘿嘿……

贪官甲 王鼎呀,王大人,没毛飞了四十里,不知你是个啥玩意。历次朝廷派官,都是和我们精诚合作,各得其所。唯有你敢如此胆大,敢收我们的库银,让我们吃什么,喝什么,用什么给朝官上贡?。

【内,众,是呀,是呀,每次钦差来了,都不像你这样,你要什么,我们给什么呀。

贪官乙 对,你要啥,请开金口。你也应知道我等是干啥的?

王 鼎 本钦差不管你们是干什么的,和朝廷有何关系,库银必须清查。

贪官甲 好个清查。

贪官乙 好个反贪。

贪官甲 哈哈哈……

贪官乙 嘿嘿……

贪官甲 我贪了。

贪官乙 我占了。

贪官甲 你能把我怎么样?

贪官乙 你能把我怎么样?

王 鼎 这么嚣张。

贪官甲 我就嚣了。

贪官乙 我就张了。

王 鼎 中军,给我拿下。

贪官甲 你敢么?

贪官乙 你知他是谁?

贪官甲 实话告诉你,我叔父就是军机处一品大员,你敢动么?

贪官乙 黄河两岸,黑白两道都是我们的人,你动动试试。

贪官甲 动一下,让你尸骨无存。

贪官乙 动一下,让你下河喂鱼。

贪官甲 动一下,让你有来无回。

贪官乙 动一下,让你贻笑大方。

王 鼎 放肆!哈哈哈,难道你等就不怕死么?

贪官甲 这叫放肆么?

贪官乙 这叫河边脱鞋,上山砍柴。对军机大臣的侄子你敢这么说话?

王 鼎 中军,传校尉,让把这些贪占官员全押进狱,等候发落。

中 军 是。

贪官甲 你敢?

贪官乙 吃了豹子胆了?

王 鼎 衙役们。

衙 役 啊!

王 鼎 绑了。

【众衙役绑押。

贪官甲 王鼎,你敢押军机大臣的侄子?

贪官乙 你还回京不回?

王 鼎 不除贪腐,誓不为人。押下。

贪官甲 王鼎,你已经输了。

贪官乙 你看看外边。

【忽然一队黑衣人冲入,挥刀就砍,众衙役和李君贵父女冲上,奋力抵挡,王母和王夫人也冲出。老家院上挡。

老家院(上前挡)干什么,干什么?这是钦差行辕。

贪官甲 哈哈哈……我们杀的就是钦差。

贪官乙 嘿嘿……我们砸的就是行辕。

贪官甲 王鼎呀,王钦差,你断了我们的财路,看你怎么死。

贪官乙 给军机处报讯,说王鼎自杀身亡。

【几个黑衣人冲向王鼎,老家院和王夫人前护。老家院被刺死。王夫人为了保护丈夫,挡在王鼎身前被刺死。

王 母 儿媳呀。

王 鼎 啊!

【校尉衙役冲上,黑衣人终于被杀退。

【王夫人倒在地上,王母哭。

中 军 禀大人,黑道人马已被杀退。

王 鼎 他们还会反扑。拿我令牌,调军队护法。

中 军 是!

王 鼎 只要贪腐,全部下监,彻底清查。将这两名敢对抗朝廷的贪官,打入死牢,进一步清查所贪,择日问斩。

中 军 是!

王 鼎 我已写明奏章,六百里加急,立即上报朝廷。王鼎今抬着棺材下死决心治贪,死不回头,决不手软,决不让百姓含冤受屈。王鼎若死河口,就葬于河堤之上,我生要反贪治水,死也要看着黄河被治好。

中 军 大人为国为民,忠心可鉴。

王 鼎 贪官入狱,立即派新官赶赴治河工地。

中 军 是。

王 鼎 青竹,和你父女俩将我母扶下,妥善安置。

李青竹 是。

【王鼎见众人下,看着王夫人哭泣。

王 鼎 夫人呀,老家院!

(唱)

见众人皆退去心生悲愤,

斗贪官动刀枪惊人心魂。

想不到来河南还未治水,

却因贪断却了治河命脉。

对河工坑蒙拐骗毒害深,

官和匪共一家苦害良民。

今方知我爷爷为啥能死,

因他有浩然气不入贪群。

贪官污银上有伞,

行贿受赂乱纷纷。

钦差难破八卦阵,

官官相护匪相卫。

黑恶势力已打退,

力断贪腐这条根。

举头红日已西垂,

再看夫人悲泪催。

夫人呀——

(唱)

你生于贫寒人家身高贵,

你伯父把你许我他作媒。

嫁王鼎不嫌我家中贫困,

到家来不怕苦孝敬双亲。

多少年我读书你要奉陪,

烧热茶陪着我直到清晨。

咱夫妻举案齐眉成双对,

治黄河抬棺木夫唱妇随。

谁知晓为护夫被杀身殒,

从此后王鼎我失去知音。

【王鼎抱起夫人,一步一步走向前台。

王 鼎(唱)

要干事不怕死为国为民,

你像我同具有憨直性格,

你身死更让我把贪腐恨,

治黄河杀贪腐以报国恩。

决心除贪清民愤,

莫让百姓抹泪痕。


【幕闭。


第六场  刑场斗法


【幕启。

【幕前歌

黄河水呀万里长,

年年水淹滚黄汤。

官匪横行百姓苦,

杀贪除暴治水殇。

【一队兵士搜索过场。

【中军上场。

中 军 有请钦差大人——

【王鼎上。

王 鼎(念)

六百里急报圣上,

除贪申冤正气扬。

皇亲国戚浑不怕,

要把行辕作战场。

中军——

中 军 有。

王 鼎 传我号令,百姓有冤即可到辕门前申冤。

中 军 是。百姓听着,号牌已经挂出,王大人为官清明,有冤即可诉冤,有王大人为你们做主。

【内一阵喊冤声,君贵,青竹等人冲上,跪倒。

众   冤枉——(唢呐声)

王 鼎 百姓冤苦甚重,看来贪腐不除,百姓难安。那些自持皇亲保护,罪孽深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中军——

中 军 有。

王 鼎 带罪犯。

【内带上贪官甲乙。

【王鼎坐桌上。

中 军 禀大人,贪官带到。

王 鼎 验明正身,斩立决。

中 军 是!

贪官乙 大人饶命。

贪官甲 饶什么命,我已派人禀告我的叔父,霎时就有结果,只怕他王鼎杀不了。

王 鼎 什么杀不了,你可知你们身犯何罪?

贪官乙 只怨在下一时糊涂,犯下了贪占害民之罪。

王 鼎 你应知这是杀身大罪?

贪官甲 哈哈……天大的窟窿,地大的补丁。什么罪我也不怕,只怕你不敢杀。

王 鼎(冷笑)死到临头,还如此嚣张。你知道吗,你们犯的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贪官甲 狗屁,什么十恶不赦?你且诉来。

王 鼎 你听着。

贪官甲 我听着。

王 鼎 其罪一,贪污朝廷灾银,此罪当杀;其罪二,尅扣河工粮饷,毒打河工,使河工生不如死,致使黄河屡治屡泛,万千人遭殃,此罪之大,按律当剐;其罪三,刺杀钦差,致人死命,此罪更加一等。三罪并罚,斩立决。

贪官甲 既然如此,就该上报朝廷。

王 鼎 王鼎今有尚方宝剑,钦差有权先斩后奏。刽子手,斩立决。

刽子手 啊!

【内传来:刀下留人。

王 鼎 啊!

中 军 来者何人?

【内:宣谕使带人奉谕上。

宣谕使 我乃军机大臣派来的使者。

中 军 有什么证据?

宣谕使 现有军机处金牌一面,密谕一道。(举金牌)

王 鼎 既是军机处派遣宣谕,就该当众宣读。

宣谕使 这谕么,专对你王鼎的,请问是否可到钦差行辕内密谈。

王 鼎 奉旨治河,且有尚方宝剑,今已查出贪官吞并灾银。官匪一家,苦害百姓一事,又有刺杀钦差,罪大恶极,按律当斩,本钦差,正在行刑,军机处无权干扰。

宣谕使(冷笑)哈哈……王鼎,你也太过分了。

王 鼎 王鼎奉旨杀人,有何过份?

宣谕使 那也好,我这就宣读军机处密谕。王鼎,你听着。(展谕念)王鼎奉旨治河,查银反贪,功不可没。军机处甚悦。其功虽大,也有不足,据传有听信谗言,不辨真假,量刑不清,今特派宣谕使前来,查明真相,以平谬误。

贪官甲 叔父高明。

王 鼎 哈哈……

宣谕使 你不信?

王 鼎 我信。

宣谕使 那你发笑为何?

王 鼎 我笑如今,上有伞,下有黑,中有贪,贪占成风,错根盘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民冤难申,这样下去,何以治国?何以为民?

宣谕使 你管得太宽了。

王 鼎 我管得宽么?请问军机处使者,我若不依密谕为然,不听从你呢?

宣谕使 军机处要另派人来清查此案。

王 鼎 啊!百姓不依,圣上不准呢

宣谕使 老百姓是什么?贱民何必惧怕,那只是我们脚下一只蚂蚁。大人何必与自己过不去呢。

王 鼎 宣谕使这就错了。

宣谕使 我何以能错。

王 鼎 宣谕使可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宣谕使 不过,江山是我们的,手抬一抬,海阔天空。若和军机处作对,还有前程么?

王 鼎 哈哈哈……前程,前程!

宣谕使 官大一级压死人,大人总知道吧。你说你是奉旨钦差,可官司打到皇上那儿,圣上是听你的,还是听军机处的。军机处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如今是上上下下,官官相护。官官不卫,寸步难行。入了官场,再蠢的人也知道,要入群呀。如今办啥事,都是打招呼。这就叫互相利用,懂吗?

王 鼎 好个官场,好个互相利用。好气呀!

(唱)

宣谕使传欺人话,

确让心头乱如麻。

举头红日还高挂,

却觉眼前乌云压。

来时就知有阻力,

谁知阻力这么大。

官场秩序分上下,

权势逼我难自拔。

爷爷遗言耳边响,

含冤百姓千万家。

夫人家院被刺死,

王鼎心头似刀扎。

千仇万恨胸中聚,

不认权势要认法。

两名罪犯今不杀,

众   冤枉!

王 鼎(唱)

难除贪腐乱王法。

立斩罪犯令牌下,

宣谕使 王大人三思。

王 鼎(唱)

使者阻挡令难发。

左难右难难住我,

官大一级把人压。

【踱步。

百 姓 冤枉!

王 鼎(唱)

决心难下也要下,

立斩罪犯为国家。

宣谕使 你敢!

王 鼎(唱)

中军快把铁链拿,

宣谕使 你要铁链干啥?

王 鼎(唱)

我今拼死要执法。

立斩罪犯除恶后,

王鼎上朝戴长枷。

面君生死我不怕,

要杀要斩由皇家。

宣谕使 你……

王 鼎 斩!

【音乐声起,一片黄河的涛声。

【唢呐声中幕后歌声  半碗面,面半碗,

执法为民除腐贪。

只望黄河水变清,

为民精神万古传。

【幕闭。




【编辑:渭南文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