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以来,按照省作协党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重要讲话暨中国作协十大会议精神的意见》通知要求,渭南市作协迅速行动,结合疫情防控实际,采取线上学习和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对各区县作协学习提出了要求。
在学习过程中,渭南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王旺山结合参加会议的亲身感受,及时向市作家做了会议精神的宣传,并以《传承优秀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为题,撰写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他指出:本次作代会是在全国上下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加快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国作协十大代表、渭南第四届杜鹏程文学奖长篇小说获得者,我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负重托、认真履职,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好大会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施讲好渭南故事、陕西故事、中国故事,争当推动渭南乃至陕西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排头兵,努力筑就秦东文艺新高峰,为渭南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有力的文学支撑。
市作协主席徐喆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创作和协会的具体情况,以《与时代同行,为人民写作》为题谈了自己学习感受。他写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对我们这些文学工作者来说,就像是导航的罗盘,鼓舞的号角。虽时值隆冬,却如沐春风。我要牢记总书记的五点希望与嘱托,落实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 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坚持守正创新,用跟上时代的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通过学习,联系实际,力争做到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要注重社会效益,自觉走出"精英写作"、"趋奖写作",拜金主义对文学的误导,向以人民为本,为人民写作转变。二是要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对诗歌文本的浸染,向真向善向美向高雅转变。三是要提高作品质量,忌胡编乱造,忌无病呻吟,把自己坚持写了十几年的十二行诗打造成闪亮的金色名片,向以写出精品力作为己任转变。
市作协主席团其他成员和各区县作协负责人、部分中青年作家代表也结合自身经历和本职工作,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认真撰写了学习心得并在《桃花源书院》平台分批刊发。
通过学习,市作家及文学爱好者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深刻阐述了文艺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上的地位作用、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并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殷切希望与嘱托,赋予了神圣责任与使命,是做好文艺工作、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表示:市作协一定要带领全市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胸怀“国之大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围绕渭南发展中心,贴近新时代,主动作为,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努力书写新时代灿烂华章,为积极推进新时代渭南文学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市作协 刘平安供稿)